静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谈谈班主任工作
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每个孩子的生命,都将在这里拔节生长,我们是推动孩子生命拔节成长的催化剂,是源动力。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徜徉其间,慢慢的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工作的琐碎重复,激情和热情会渐渐退却,沉淀下来的只有我们对这份工作的执著。回顾班主任工作,有以下感想:
一、需用信任作为基础。进入四年级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没有了二年级孩子的顽劣,又少了三年级的那份懵懂,开学后就发现这些孩子们明显的长大了,懂事了,也安静多了。新组班后,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过去是什么样子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好现在的自己;在新的班级里,无论你过去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在老师眼里都一样,我会给你相同的机会,然后靠你自己努力去争取。在班级里,我给每个人100分的信任度分值,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到自己向老师承诺的一切事儿,如:按时完成作业、不违反纪律、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些是你决定做到的,你就要信守承诺;而老师对同学们的承诺,我也会一定做到;老师所有的决定都是与同学们一起商量决定的,班级的规则制度也是大家表决的;违反纪律、违反班规必须受到处罚这是规则,但是撒谎、逃避责任而引发的失信于人的后果将是无法补救的。如果你没有完成作业,只要主动告诉老师原因,我会再给你机会;但是如果你失信于人,不管你怎样道歉、承诺弥补都不会再从大家这里赢得信任,班级里没有人会相信你说的话,你的信任度会由100降到60火者40;而要再赢得信任,提高大家对你的信任度会很难;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一次信任度评比,让同学们真正见识到信任的力量。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惩罚,现在的孩子们害怕的东西很少,而最怕的就是没有人相信他们,利用这一点激励他们为自己守住信任分值,激发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成为班级里近两个月最有效的办法,现在班级里没有不完成作业的,除特殊情况外,每个孩子都在坚持信守承诺;我也会给他们赢得信任的机会,比如有的孩子告诉我:老师我昨天因为有事一项作业没有完成,今天我会补上,这样我会信任他、答应给他机会弥补,不用我催促他会按时上交,相对来说,比较以前经常为查作业而烦恼的事儿逐渐烟消云散,信任基础上建立的班级氛围轻松、和谐;
二、要以严格、公平作为条件。制定班规,对于违反班规的孩子实施惩罚,这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俗话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但惩罚必须以严格、公平为依据。班主任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意识,而这种权威必须在信任和学生的认同基础上才会有效。四年级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认同、信服班主任的权威也是以信任、公平为基础,所以我们可以严格,但在孩子们面前必须处事公平。侯佳丽同学在本次测试中有明显进步,成绩达标,按规定就该给他们奖励,但是同时他今天正好违反了班级纪律,您绝对不能因为它违反了班级纪律而拒绝给他发应有的成绩奖励,学生认为那样不公平,他们不会接受,所以只能够是先发给他成绩奖励,然后再按规定惩罚他做班级值周岗取消一天的课间活动,这样大家都会认同。付宏旭同学上次上课的时候把收集的多个玩具小汽车带到课堂上,影响学习,我帮他收回,告诉大家监督,若他每得一次奖励可领回2个,这样到现在他已经领会10个了,并且上课聚精会神成绩明显进步,可见这种惩罚简单有效,孩子们很自然的接受并改进。“对孩子们来说,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应该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发生的活动。”这种惩罚合乎逻辑而有明显效力。如:上体育课不认真的孩子不允许参加体育活动,违反楼道纪律的孩子课间只能够在座位不能够走出教室等,这种方法是最见效的,下次他绝不会再调皮、故意捣乱或不注意了,对其他孩子来说也是一个警示。这种严格、公平为潜规则的惩戒会让孩子们认识到这样做是对的,是良好行为的表现,而不是因为害怕被老师批评而一时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是害怕,更多的是信任老师会作出公平的决定,所以教育影响力更具深远。
三、用激发竞争力作为方法。有些时候孩子们习惯在做一件事之前就问:“老师,做完这个做什么?”我会回答:“先把现在的做好。”孩子们总是寄希望于未来,但是忽略了现在,所以也丢失了现在。在班级里,我一直告诉孩子们把做好们一天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开学一段时间以来,在学习、常规、活动步入正轨后,孩子们坚持一段时间的开学后积极的现状有些松懈,分析原因是孩子们觉得没有竞争,所以积极性降低。学习魏书生老师讲座后,我在班级里尝试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目标外,再每天与身边的同伴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这样在学习、卫生、纪律、活动各方面竞争,尤其是男孩子,斗志昂扬,班级气氛活跃。尤其是几名后进的学生,让他们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卫生、学习课堂表现上展开竞争,定期评比,带动了后进的积极性。
三、把心平气和作为原则。
关于“心平气和”,是借鉴薛瑞平《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做法。薛老师提到:“作为教师,当我们为自己的劳而无功而恼怒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好学向上的心来学校的,只是个人的能力、觉悟、基础、家庭环境所给滋养不同才会表现差异,他们把信任交给了教师,教师就应该对因他们不同的需要教育,这样回味就会使心情平和许多”,这席话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作为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总会有的,但是需要我们冷静的进行自我反省。”在反省中,会渐渐地由浮躁学会心平气和。“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学生能力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是不一致的,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学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学习热情都给放大、点燃,而不是用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或快或慢,或主动牵引,他们都在前进。” “面对差生,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灭掉强求一致和必将两败俱伤的控制欲;山高水低、各随其性、各随其能,毕竟我们不是圣人,即使是成人,当你告诉他所忙的全是白做,做了不如不做,那也是令人沮丧透顶、无地自容的残酷行径,何况是学生,教学不能逆性而行,做教师的,该示弱时就得示弱。教师要做的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帮助他们拾回对老师的信任”所以,在孩子们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我的做法是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告诉他怎么做,怎样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火冒三丈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惧怕和反思,我们累的只是自己,并且没有解决问题,因此莫不如我们也学得淡定些,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面对,效果会更好。经常提醒自己要心平气和的面对,就权且相信他总有开窍的那一天,他总有懂事的那一刻。
教师是一种容易结茧蒙尘的职业,日复一日的辛勤、琐碎的劳动很容易使我们的心灵麻木,我想,面对班级里那些不能够让我们满意的我们有时只能是包容之、怜悯之、宽容之,忍受之,尽量让坐在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够安静的坐在课堂上,尽自己的努力热爱学习、努力追求、达到自己的目标,最好有所收获;这样我们就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帮助每一个生命尽力成长,静听生命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