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朗读了
我们班的吴浩森,向我推荐了两本少年励志版红色经典系列——《少年周恩来》和《少年孙中山》。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他们坚韧不拔的追求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少年周恩来》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他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少年。
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好少年。
他是一位独立自强的少年。
他是一位相貌俊朗、气宇不凡的少年。
他是一位口吐莲花、雄辩滔滔的少年。
他是校园里的天才少年,也是大众面前的激情演说家。
他志向高远,从小就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
他热心社会活动,在校内外广阔的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组织才能,是当之无愧的学生领袖。
他忧生忧世,爱国爱民,为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远赴东瀛求学,寻找真理。
他的名字叫——周恩来,这个名字光芒四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本书用讲故事的手法来叙述他坎坷、传奇、丰富的早年生活。全书选材精当、描写生动、故事精彩,富有启迪性,具有教育意义和思想价值,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读。
我决定把这本书读给学生们听。
第一天我抛砖引玉,先从序言读起,然后又读了第一张《大鸾出生》,到第三次的时候,我灵机一动,让此书的主人——吴浩森读。为了让学生静下心来听进去,读完之后,我加一个环节:问题抢答,答对了,可以得到一颗星。开始设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在听完《早慧孩童》,问题是:周恩来几岁跟养母陈氏学写毛笔字?说出你听到的四字词语,一下说出三个。这样增加一个互动环节,学生的兴致更高了。
第三次当读得学生走上讲台时,下边的掌声就响起来了,足见学生们的期待。我发现,有的孩子特别机灵,自己边听边拿起笔,在草纸上记录着。这些记录的学生,回答得特别好,一口气说上五六个成语。我又变换了提问的问题,读完《小事三记》后我这样问: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让你感动的画面是什么?许晴的回答很煽情:周恩来搀扶着乳母蒋氏在满天风雨中消失的身影,让我特别感动,周恩来是一位特别有孝心的人。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周恩来坚定地扶着蒋妈妈说:“我搀着你吧,妈妈,雨天路滑,小心摔着。”就这样,母子两人搀扶着前行,在满天风雨之中,他们两个人的身影在倾盆大雨中渐行渐远,就像一幅意蕴深远的水墨画风雨中夜行,温暖而朴素。我想周恩来的优秀品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
让任柯读时,我看到她在下面反复的读,不厌其烦。王子丹在读《历史课上》这一章的时候,那不叫读,简直是在进行慷慨演讲,入情入境,把历史课上高歌吾老师的演讲演绎得绘声绘色,当他读完时,我发现,他的额头上渗满了细密的汗珠。下面不管轮到谁读,可以说个个是字正腔圆,流利顺畅。
当《读完双重修炼》这一章: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周恩来的哪些言行让你难忘或感动?学生的发言让我惊喜连连。郑博文言:我觉得周恩来在雪地坚持跑步让我感动,因为周恩来冒着风雪在跑步,每年都是这样,冷得时候他也不退缩,只是搓搓手暖和暖和接着跑,最终,他的身体练得非常棒。
称婉婷曰:“在学校,当那些富家子弟在与别人攀比自己的穿着时,周恩来从他们生变走过,周恩来穿着粗布衣服,很寒酸,这些孩子们都取笑周恩来。周恩来并没有生气,对他们说:“干吗要比穿衣服,我忙着呢!”然后匆匆走了。如果换作是我,我肯定会火冒三丈,周恩来的这份淡定,值得我们学习。
朗读的过程,孩子们不仅获得文化的熏陶,难能可贵的是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对塑造孩子心灵和精神世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