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窦桂梅老师,大约在6年以前,她在中原油田地质院礼堂作报告,讲示范课。那时的她真如一朵美丽的玫瑰花,美丽,大气,雍容,让人震撼。听她的课真是激情澎湃,如滔滔江河。再听她的报告,像评书一样跌宕起伏,精彩不凡。会场中掌声阵阵,笑声不断。
今天是第二次见到她,这一次她在濮阳市教育局的会议厅讲学。只见窦老师身着一身咖啡色套服,显得很有气质,里面一件橘色蕾丝边衬衣,衬得她很优雅。
我们先听了她的一节课《我的爸爸叫焦尼》。
引入新课后,窦老师范读起了绘本故事,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山中的小溪,静静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流入听课老师的心田。
接下来窦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这个故事中最让人感动的语句:“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这个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哪几些地方呢?"
于是,孩子们找到了在图书馆,在电影院,在比萨店,在站台......在这些地方,孩子们一次次激动地自豪地深情地留恋地朗读着这句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的话。同时,大家从这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到了不简单的东西,那就是丰富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两句话就像眼睛,一下子照到了我们的心灵。",是啊,孩子们又找到了-------“这是我儿子,他叫迪姆。”从这个主题句中,孩子们品味到''奔“举”“搂”“抱”“牵”这些简单汉字后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奔”突出了爸爸急切见到儿子的心情;“牵”表达的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牵挂,一种牵肠挂肚......孩子们感受到爸爸的爱在手上,爱在肩上,爱在怀里,爱在眼中。
站在作家的角度,窦老师引领着学生品味了简单的语言,体会到了丰富的情感。又站在画家的角度,发现了绘图的色彩,构图,道具中不一样的意味。最后,回到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孩子们写下了对父亲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就是父亲,我就是儿子......”听到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窦老师笑了,她幽默地评价道“你现在是个好儿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合格的好爸爸!”全场响起了笑声,也响起了掌声。
就这样,八十分钟的课,很愉快地就上完了,我想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既有文字层面的“牵”“举”“奔”......又有文学表达层面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情感”,还有心灵深处的亲情之爱。
纵观这节课,没有激情澎湃,却一样感人至深;没有花哨的教法,却令人记忆犹新。这节课很简单,只有范读,品味句子,品味词语,却又不简单,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朴素的教学理念。
课后,窦桂梅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报告《回到教学的原点》。窦老师主张,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写“一手好汉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好文章”。洗尽铅华,淘来真金!窦老师的主张看似简单,却很深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语文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却不会说,也不会写,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人。这是多大的悲哀!感谢窦老师,拨云见日,旁征博引,画龙点睛,让我们找到语文的本真,那就是回到教学的原点,回到母语,为儿童点亮一盏心灵的灯!
第二次见窦老师感觉她美丽依旧,就像一树梅花,淡雅幽香,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