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更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净化孩子心灵,还是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多的时候需要后天教育者的引领。
轻轻走近阅读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而玩具是孩子玩耍时的“伴侣”,如何让孩子手中的“伴侣”由玩具转变为书籍则是阅读的第一步。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最难抗拒的是“诱惑”,最讨厌的就是“强迫”。 让孩子走近阅读,就要在恰当的时机用对恰当的“诱惑”方法。
我在和学生一起阅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的过程中,较多的内容,简单的黑白色插图使这本书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只是随便的瞟了一眼就直接扔在书包里,看到孩子们对此书的漠视,我思考过后找到了方法。课下我简单地浏览了这本书的内容,做到心中大致有数,上课时我就以讲故事导入的形式“诱惑”他们:“孩子们,现在的校园生活你们喜欢吗?”这时孩子们不知如何回答,有的说喜欢有的说不喜欢,看着孩子的思路已经被我引领,我继续问:“你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有一所学校,两棵小树就是校门,几节电车厢就是教室,更奇特的是你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课下还可以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呢”孩子们一听,马上瞪大了眼睛,开始窃窃私语,精神也立刻集中了。“这所学校就叫巴学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窗边的小豆豆》,一起去巴学园”。通过我的“诱惑”,孩子们的心里被挠得痒痒的,阅读的兴趣瞬间点燃,便迫不及待拿起书埋头苦读,有了探究的冲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阅读是并不难进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的眼中产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心中有阅读此书的欲望。
慢慢进入阅读
当孩子拿起书籍走近阅读时,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阅读的种子,接着老师的带领就是给予这颗种子成长所需营养了。在《窗边的小豆豆》阅读过程中我是这样带领孩子进入阅读的。
首先,和孩子们采用“对话”的形式带领孩子们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故事?为什么?”“通过你的阅读,小豆豆最想做哪些事?”“小豆豆的想法真有趣,现在你最想做什么事?”孩子们马上纷纷举手各抒己见,说出的答案可谓百花齐放,课堂的气氛异常高涨。
当孩子的表达结束后,我接着带领他们开始“共写”。 “今天,老师也被小豆豆感动,让我们一起祝福她,写下对小豆豆说的话”。然后我和孩子一起共写感想并随之读出。孩子们的答案异彩纷呈大放异彩,都表达了对小豆豆的祝福和羡慕。然后,在面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时,我通过师生“共演”的方式来加强理解,比如有这么一句话“小豆豆正一边在路上蹦跳一边嘴里像机关枪似的说着什么”有些孩子对“嘴里像机关枪”产生质疑,我就让我们班一位喜爱看枪战片的男生模仿机关枪“突突突……”的声音,再让一位说话较快的女生快节奏的说一段话,来帮助他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时的课堂洋溢着轻松和快乐。通过老师带领的演绎,不仅让课堂的气氛充满轻松欢乐,还让学生对这些词语产生特殊的印象并深刻的记忆下来。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对话”让我倾听了孩子们内心的心声,了解了孩子们的思想 。
天天坚持阅读
当孩子慢慢成长,当孩子还在坚持阅读时,阅读能力已经在师长的“诱惑”和“带领”下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的种子也已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这时,就应该激励孩子们,使他们坚持阅读,把阅读当成终生的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班级文化的熏陶,墙壁、黑板设立读书专栏,对读书积极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定期评选“读书之星”“书香孩子”和“书香家庭””,让孩子成长在耳濡目染的书香环境。其次,阅读兴趣的稳定,当学生的表现出色或受到表扬时,让他的故事做为奖品讲给全班同学,使他得到成就感。埋下阅读的伏笔,比如当学生有问题询问我时,我故设悬念的告诉他们,答案在某一本书中,让学生产生阅读这本书的想法。最后,阅读方法的指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和阅读的积累,指导适合的阅读方法,比如:经典的读物要细细的品读;故事性强的要学会略读;优美的诗歌要有感情的朗读;较长的文章学会抓住重点默读。这些方法都会使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使阅读坚持下来。只有坚持阅读,丰富的底蕴才会从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阅读会让孩子的学习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他们享受阅读带来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会再推动和激励不断的阅读。当孩子把阅就成为习惯,把阅读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就定会在书香的熏陶中张扬个性风采,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