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批改之历程
教了十多年的书,也改了十多年的作业,而且是改一科的作业——作文。就像教学改革一样,我的作业批改法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过程,在我的逐步摸索过程中,我也尝到了其中的喜悦。
我的作业批改经历了模仿——照搬——挪用迁移的过程。
刚毕业那阵子,教学没有经验,在书本上学的那些东西根本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分给我教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当然就有作文的批改了,怎么办?看到学生那幼稚的笔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条理,句子不通顺,于是,一个个“差”出现在了本子上,我根本没想到要在学生的本子上写上评语,直到有一天学校检查作业,之后,教导主任对我说:“语文作业的批改不能太简洁,你可以看看五年级的老师是怎样改的。”虽然语气很委婉,但我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之处。于是平静下来那颗浮躁的心,向任五年级的民办教师张老师讨教,也看了他批改的作业。他毫不保留地把他所用的方法教给了我:先看字体,再看中心,然后下评语。我也模仿着做了起来,这样下的批语大多是一样的,比如:字体工整,中心不明确,或句子不太通顺等,……这样一模仿就是好几年,其间我从没想过要在作业上想些什么花招,甚至在教学上也很少想什么,每天只是为工作而工作。
这样过了几年,忽有一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初中的老师,她改作文的方法比我们多了一个步骤:除了有评语,还给这篇文章打上了分数。于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纷纷效仿,我也照搬了过来。感觉有点儿新意,因为学生得到作文本之后不再是不屑一顾了,而是关心自己得了多少分。就这样的改作业方法我又用了两年。
前年我偶尔读到了一篇文章,里面讲的是一个老师批改作文用了形象的物体——苹果。就是老师给那些写得较好的作文画上苹果,等到学期结束时同学们不想丢掉那些作文本,而是坐在那里津津有味地数苹果……我有了一点向往: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本缺少感情是不是就是缺少这刺激这东西呢?自己不妨也试试。说到做到,苹果出现在了学生的作文本上,而且也有了我想要的效果,同学们在评比谁得的苹果多了。那也就说明他们对老师的劳动成果关注了。之前大多数学生不肯读老师下的评语,觉得没意思,现在他们也想关注一下评语了,这就是老师的幸福啊。
今年暑假开学,我在作文的批改上又迁移了校信通上雅朵儿的做法:不吝惜自己的笑脸。很多博友都说“爱看朵儿的笑脸”,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把这笑脸挪到学生的作文本上如何?于是在第一次的作文中就有了笑脸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于是引起了关注,有同学下课就问我:“老师,你在家练了几天的笑脸啊,画得真好看。”“喜欢吗?”“喜欢。”“那就努力写,写好作文,我就多画几个笑脸送给你。”她一伸舌头跑了。
果然,这一张笑脸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我也在课堂上大力向同学们宣讲:“笑脸大家喜不喜欢啊,当然都喜欢,今年的作文批改我就准备笑脸相迎。谁要是写得流畅,表达有力,而且能运用上修辞方法我就给他画上一个笑脸,相信你看到笑脸之后会更舒服。不过,这次没有得到笑脸的也不要气馁,看看老师下的评语,想想自己哪方面不足,努努力,争取下次得到一个笑脸。”还别不信,这笑脸的作用还真就像是博客上笑脸的作用,每次同学们也更关心自己的评语和有没有笑脸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高涨起来,就在一个月前我们乡里举办的作文竞赛上,我们全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都得益于笑脸的作用啊。
作业批改很累人,但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机械性的劳动,咱们要在这重复的劳动中找到艺术的感觉,把它做成一件美妙的事,让师生都能享受到这艺术性的美好,让一星亮光引出一片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