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课是不拘一格的。这也许是一种比较自负的说法,而实际情况确实是——我的每一堂课都绝不会按照同一种模式来上,有的课文我甚至会选择不“讲”。就像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吧,都是写景的极美的文字,讲,我自认功力不到,反而是词不达意、大煞风景。所以,我的选择是不讲,尽管让我的学生们熟读成诵,尽情瞎想。而就具体的方式来讲,《北大荒的秋天》是品读涵泳,《拉萨的天空》是自主背诵,而《西湖》则是非常好的综合性学习的材料。
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我的看法,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之所以选择《西湖》,是因为西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风景优美,更是一个中国文化中的特别符号,可以说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我列出任务招领榜,请孩子们自主选择感兴趣、能胜任的任务来做,然后在课堂进行成果展示。
哪些任务?
西湖风景;西湖美食;西湖游览攻略;西湖诗词;西湖传说……因为生病而晚到了的我家妞被分配了个西湖歌曲,我教她怎么搜索,怎么选择,最后发现关于西湖的歌曲真的很少,跳来跳去也就是那个“西湖美景三月天”!另一个小男孩儿呢,他家就是杭州的,好说,你就给我们设计一下线路吧,如果从杭州机场出发,要怎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到达你家做客呢?没错,你打车也能闭着眼睛到家,可是,选择公共交通的意义并不只是到那里去,而是分析、判断,是生存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锻炼。
这是这帮孩子对综合性学习的初次尝试。
第一天试讲,我发现孩子们的确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也就是不太注意素材的选择。于是果断决定给孩子们再做指导,并再给一天的时间做准备。要注意什么?无非就是四步:收集信息、筛选信息、选择方式、熟悉材料。
第二天,第一次试讲被我叫停的小伙子Gary果然从善如流,开篇讲述西湖的地理概况时,就做了很聪明的取舍,还插入了一张非常直观明了的地图,尤其了不得的是他准备了一张小纸条,把十几个大人恐怕也不太拿得准的字标了注音,显然是最下工夫的。而其他孩子的表现虽然也有些生涩,但都表现出了用心良苦,其表现可圈可点。很让我欣赏的,是敢于脱稿讲攻略的Polo和讲故事的Jerry。很让我感动的,是Snoppy,这小家伙是最认真的,他可不是找到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了事,而是把那首在我看来也比较生僻的五言律诗背了个滚瓜烂熟。
展示结束了。
这样的展示并不能算非常精彩。
但我很为我的学生的表现而感到骄傲。
他们面对任务,积极踊跃并努力达成,展示时也很大方,互相的点评呢,多为正面的肯定和鼓励,使课堂显得友好而热烈。
这是一个开始。
显然,在这个信息极为丰富的社会,收集和选择,了解和表达,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语文能力。
因此,孩子们搜索的,是西湖,又不仅仅是西湖。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把电脑、网络当成有意义的生活、学习工具,而非仅为娱乐、游戏,更不是为止所困。
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些事情,牵着他的手,陪着他做正确的事情。
下一次,我们做什么任务呢?
我期待,我也相信孩子们也在期待。而且,我们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