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聆听家庭幸福研修讲座
难得的周日,走进了新乡宾馆三楼多功能厅,来这里感受家庭幸福研修讲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咱眼神不太好,前排就座,注意力更集中,能与老师更近距离的接触,聆听老师讲课。作为主办方鹏程国际教育,邀请到了郑州的一位资深讲师陈强老师。
讲座开始前,首先是一位外籍英语助教迪尼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大家倾心交流,并鼓励大家,让孩子日常中多使用、多练习,才有语感。要多炼、多听、多读,在不知不觉掌握英语语法学习、使用。娃也是刚开始接触英语,依目前来看,娃对英语还是蛮感兴趣的。
切入正题,一身西装革履的陈老师一上场就跟大家打如呼,首先从入场做座位讲起,跟孩子的教育是引导,沟通从简单的问候开始,从孩子身上找到父母的影子,从而热情地招呼让家长悄悄往前来,四下看看,坐在后边的家长都不好意思地往前挪位子。其次请两个正在学习的孩子上场进行现场互动,问喜欢老师一脸正经死气沉沉,还是激情有活力的老师。
陈强老师富有激情与活力,他提到要求孩子做到什么的,首先我们家长要做到。在分享的过程中,要求自己做激情活力的引导,问全体家长是否幸福吗?听到大家的回答后,我也深深地感到,作为母亲、妈妈有阴柔之美,是孩子温暖的心灵港湾,父亲是一种力量之美,对于孩子的成长关心、关注,所以感受彼此之间父母的爱是孩子幸福所不可缺失的。
老师给我们讲到爱是什么?对孩子如何去爱?就如老师所讲,电器、家电都有说明书,而孩子却没有使用说明书,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按自己的方式去。今天是第一次听老师这样介绍把自己的孩子说成说明书,觉得很新鲜,大家都听得特别认真。我记住了一个教育上的三字经:爱之心,说不出,写出来。而所谓的写出来就是鼓励孩子给自己写小纸条。
扪心自问,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话如何去说,如何去表达,讲不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这就是亲子沟通。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孩子生我气的时候,也曾给我写过这样那样的小纸条,起初我不以为意,后来注意到这是孩子和我的一种沟通方式,现在想想,孩子是愿意和我沟通的,我就开始鼓励孩子也可以多给我写小纸条。
老师还提到爱是孩子自己内心感受的爱,而不是一味给予物质上的爱。是啊,我们爱孩子,就不是一味给予的爱,而是孩子感受的爱。每次去开家长会,我也会经常听家长们说,你这次成绩好,我就奖励某某东西,给你买这买那。其实这种现象倒不是很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不是一种物质的交换,成为压力,孩子就会为了考试而考试,其实考试只是一种手段。
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我很欣赏老师讲的两个字,尖和引。所谓尖:要能大能小,学会认错、道歉。所谓引:要能屈能伸,走进孩子世界。看来中华汉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状态、表情、这是一种姿态,跟孩子讲话要保持一定的高度,要有耐心,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我们对待孩子的不是教导,不是管制,教育的原始定义就是引导。
给孩子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去鼓励他,家长要以身作则。作为家长,家庭的幸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婚姻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走,难免会有置疑。夫妻吵架,孩子在身边难免会有不合适。药家鑫的儿子,李双江的儿子,莫言。也许老师所举的这三位家长其实我们在座的都不陌生,所谓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前两者的身上有太多的光环荣誉掌声。
爱是相互的,用何种眼光教育孩子前二者就不如莫言的母亲。莫言的母亲非常有教育智慧,她保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管她不识字,但她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讲究方式、方法,她及时维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老师讲的案例,很多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通病。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也应该像莫言的母亲那样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引导孩子也是正能量,少说负面影响的话,而不是一味宠爱、溺爱。
如果说在学校,老师带给孩子的是智商,那么在家里,家长给孩子的就是情绪管理。关于情绪管理,老师讲了个最恰当的比喻,用给毛线打结来比喻自己的情绪,3-5天就要恢复原来的状态,持续不久地打结,不生气不愤怒,修身养性,确实非常豁达,不能像天气预报一样随晴不变。跟孩子的沟通原则,要只争朝夕,刻不容缓。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小学初中高中,就这样一个时间段。听完这一点很惭愧,曾经在情绪方面我做的差强人意。对孩子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动不动就容易急脾气,为此娃爸不止一次地说我改一改。
屋内灯光暗淡下来,接着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的短片,这部片子三年前看过,现在依然让人感动。想做事就要做下去, 要么等死,要么精彩的活着。我在心时默念着我也一定要多鼓励、尊重、信任孩子。
应该说陈老师关于亲子教育、关于家庭教育方面,关于实战案例,可谓是经验老道、妙语如珠,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共鸣,他富有激情和磁性的嗓音,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两个小时的讲座大家意犹未尽。
最后,老师以短片《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在优美的咏叹调中结束今天的讲座,原本自己看东西不觉着,可是今天配上这首音乐,心中无限感慨,是啊,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陪伴在孩子身边,珍惜与在孩子的每一天,享受每时每刻的时光,就是我们做父母最幸福的事。
在回去的路上我也在思考着老师的提问,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家长引导,给她一棵爱的种子,长成绚丽的花朵,从亦小时就要呵护。孩子是社会的,要到社会中去,在社会中具备能力。孩子、学校、家长,父母是一对一的,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则更多是出在家长自己身上,也更值得家长反思,也是家长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学习的道路且修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