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心得一:
探寻“宝葫芦”里的秘密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做为一名基层的语文老师,我深深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无奈的尴尬,从一年到六年级,孩子学习了很多的课文,我们每天带着孩子们研读课本,可是一旦让孩子们独立阅读时,就会变成一种泛泛的“空读”,什么推敲语言的精炼,揣摩文本的精粹,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更别说让孩子们写作文,写出好作文了。难怪我们总能听到家长诉苦说:孩子一听说让写作文,就会叫苦连天……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置身于这美奂的生活中,本应该就有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孩子一听要写作文,就从心里发怵。他们不是没有生活的经历,而是,缺少生活的“眼睛”。我想如果能赋予孩子们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么就能“自有源头活水来”。
在平时,孩子往往最怕“命题作文”了。那种“命题作文”就像是有一条无形的锁链,一圈圈一层层地包裹住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我手写我心”这一理想的写作状态,在命题作文的要求下,变得严重失衡,孩子们也在不断要求的重击中失去写作的兴趣。然而,应试教育又不得不使我们必须学会审时度势,作为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既能满足应试作文的需要,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激情的问题,一直不断地困扰着我。
小学时期是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如果,孩子们不能充分的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怎么能燃起对感悟生活的火花呢?况且那些火花也是稍纵即逝的啊!我想,要让孩子们学会感知,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放眼生活,就必须学会发现生活这个“宝葫芦”,更要学会探寻“宝葫芦”里的秘密。当孩子们拥有了生活这个“有源之水”,就一定能开采出更为丰富的宝藏。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探寻“宝葫芦”呢?
首先,要重视我们的感知能力。说起感知好像很高深,其实,也就是用好我们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手指,通过他们来摄取博大丰厚的生活源泉。
我们每天的生活有着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因此,就会有更多的新奇美妙的故事不断的发生。我们吃饭睡觉、上学回家、交往体验、游览参与等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素材,让孩子们学会对这些经常发生又不重复的事物,用立体的方式呈现开来,用我们的手、脑、眼去发现他们的美,让生活丰富的内涵和无限广阔的生机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源泉。
其次,学会在观察中感知。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基础,在我们的头脑中也有很多留存起来的素材,但是,要想提取他们可不是容易的事,我们要感知就一定学会观察。说起观察,人们往往认为,那就是用眼睛看。其实不然。观察可以是眼睛、耳朵、还可以是鼻子、手指,更有比较和调查研究。如果,有了丰富而有操作意义的观察方法做指导,那么其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就会愈加的多姿多彩。
还有,就是要学会在感知提炼。我们所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之后,我们还要去学习梳理、提炼、加工,当然要让孩子们学会“去伪存真”还真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感知、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细致而条理的指导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本学期,根据我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我开始尝试一些作文指导方面小尝试,我为这次的作文实验活动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玩作文”,不仅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更想孩子们真正能在玩中学会学习。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与感知。我将分步骤进行一些小实验。也会将自己在指导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家长为我提出建议或意见,我们的成长期待着您的参与。
要学会探寻“宝葫芦”里的秘密。当孩子们拥有了生活这个宝藏,就会“自有源头活水来”。
来,和我们一起探寻宝葫芦里的秘密吧!等着你!
下期文稿:玩作文(一)
我们都是木头人
———— 喜欢阳光明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