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大家一起交流,实在是有些惭愧,因为之前聆听了各位的精彩分享,个个是那么的优秀,我就一直在打退堂鼓,但又想“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就在自家里分享我的一些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希望各位同仁能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今天的题目,我一直犹豫不定,是因为我才刚刚起步,各项经验还不成熟,因此我只是走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路上”,因此我今天交流的题目定为“努力缔造完美教室”,我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走着走着,希望能接近目标,能成功的“缔造完美教室”。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今晚我从以下方面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班级文化。
二、课程开发。
三、节日仪式。
四、家校关系
一、班级文化。
班级命名
文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那么文化用在学校,他就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师生的价值取向,我校的文化主题是——“梅文化”。
我校将 “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都有他一席之地、且“东风第一枝”的梅花作为学校文化的魂,将梅花的品格“清雅淡泊”与精神“自强不息”镌刻于两块景观石之上,成为我校师生品格与精神的追求目标。为凸显梅花,学校还将梅花拟人化设计出了学校的吉祥物梅花“尤尤”,成为学校梅文化标识。学校还设计了“梅文化墙”,将 “自然之梅、思念之梅、人格之梅”上墙,让师生处处感受梅花的精神与品格。
教室,不应该是一盆散沙。教师和学生,不应该只是各不相干的把知识作为商品的出售者和消费者。在教室里相聚的一群人,不应该只是偶然原因的随机组合,或者偶尔因一首歌、一个演讲、一场比赛才聚集在一起,平日里则是一群没有共同思想共同语言的乌合之众,一群没有共同愿景共同价值的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教室,注定是一个生长中的部落和社会;教室,注定是一个要形成自己文化与规则的地方。
在教室文化的思考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终呈现的则是教室文化的整体构建。一间教室的名字,应该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因此,结合我校的“梅文化”,以及梅花的精神------清雅淡泊、自强不息,我和我们班的学生共同商议,最后将我们班级命名为“梅香苑”,祝愿我们班里的70个孩子们个个具备梅花的精神,舒展个性、发挥特长,散发出自己独特的芳香。
班徽,是班级的图腾,班级的象征物,一般是围绕班名展开,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共同绘制而成。我们的班徽是卡通的梅花图案。
班歌,我们班的班歌是《我相信》,我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开出芬芳的花,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味道。
我相信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
何处不能欢乐无限
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班级口号:让班级因我们而精彩
班级宣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班诗: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愿景,是人们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班级愿景,就是师生们的心愿相一致的地方。
班级愿景:
1、每个孩子都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并能学会学习,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
2、通过系统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大量的阅读,具备丰富、宽广的智力背景,养成良好的智力品质,拥有较高的综合性人文、科学素养。
3、每个孩子的各科学习成绩都能达到优良水平,升学无压力。
4、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身体素质好。
教室文化,也会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上。没有经过精心安排的教室,是缺少文化意蕴的。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希望教室的布置要有切合孩子生命的美学风格,教室里的每一个空间都应该由师生共同创造,或者是一段共同穿越的生命旅程的见证。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认可自己非常重要。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我们的教室里根据班名命名,展示的板块为“梅苑飘香”“竞相开放”,展示了孩子们一些优秀的手抄报、作文等;“银河之星我最亮”“快乐参与、快乐成长”,集中展示了个人、小组的得星情况。
二、开发课程。
干国祥老师曾经讲到“我们真正要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
课程,就是我们穿越的这段旅程中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
课程,就是通过这条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他就是我们思考的这个课程。”
1、我们的晨诵午读暮醒方面,学校安排每天十分钟晨诵,20分钟午读,三十分钟暮醒,一直坚持。孩子们穿越唐诗、宋词,进行“金子美铃诗歌之旅”,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享受经典。学校成立读书节,一年一次,每次为期一个月(4月份),不少班级还成立班级读书节(每年9月份)。
暮省方面,班级成立了博客圈,把每次活动的过程、经历,以及读书感悟、心得体会等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和大家共同交流,互相学习。
2、我校的师生阅读是一大亮点,并将阅读列入课程,有了充分的合适的阅读,师生智力背景就丰厚,文化底蕴就丰厚,我校教学楼上的校训“改变----始于阅读,终于习惯”与四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开展多彩活动、缔造完美教室。为了让师生及家长进一步深入阅读,9月10日教师节这天下午,我校邀请了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父母研究所所长童喜喜莅临我校,为我校全体师生及家长作报告。童喜喜老师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等方面给我们的老师及家长讲了很好的方法和案例,让老师与家长受益匪浅。
3、我校还开展“静读星期一”活动,每周一,全体师生下课期间静静的捧起一本书,沉寂在书的海洋里,并定期举办“好书推荐”“读后感交流”“读书沙龙”等交流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书香中成长。
4、因为我们学校的文化主题是“梅文化”,因此我们各班陆续开展的不同形式的梅花课程。我们班晨诵时,朗诵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让孩子们感受经典的美好;唱一首“梅花”的歌曲,制作“梅花”的吹画,学校路旁有数十棵梅花,去年冬天,梅花开放时,领着孩子们去观梅、赏梅、嗅梅,近距离感受梅花的千姿百态,并在博客上写出对梅花的感受,立志做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三、节日仪式。
本学年很多次的活动永远定格在了我和孩子们记忆中,秋季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在十月一号国庆节期间,和孩子们参观了黄河故里——嘉应观,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本土的一些知识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庆元旦,丰富的节目让我们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快乐;读书交流、元旦节让我们的心紧紧的联在一起;每月美德少年评比,让我们的生命和课程编织在一起;……以下是节日庆典活动作一简要说明。
1、圣诞节里庆圣诞
圣诞节是孩子们喜欢的节日,在这一天,我给孩子们讲了绘本《圣诞老人的王国》,孩子们知道了圣诞老人12个月的生活。并让孩子们准备了做圣诞老人需要的卡纸、棉花等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个立体的圣诞老人,来庆祝圣诞节。
孩子们细心地用铅笔画着轮廓,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着轮廓,蘸着棉花,勾画者眉眼,在孩子们的精心制作下,一个个漂亮的圣诞老人做成了,孩子们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今年,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做了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圣诞老人,并欣赏了杨军豪的妈妈带给孩子们的圣诞老人的故事,孩子们把做圣诞老人的过程发到博客里,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2、中秋节里庆中秋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我给孩子们分享了绘本《中秋节的来历》,之后让每个孩子们共同分享从家里带来的月饼,尝一尝月饼的味道,接着利用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加工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月饼”,孩子们创造力无限啊。
3、搬花草美化教室
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少了绿色就显得毫无生机。于是在植树节,孩子们自发的从家里搬来了一盆盆的花草 ,教室里也有了勃勃生机,有的孩子还从网上调查了每种花的喜好与习性精心的浇灌与抚养,对花草照顾的井井有条。通过此次搬花活动,孩子们懂得了如何去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
四、缔造完美教室要注重家校关系。
我们的教室,应该在思想上领导着家庭,凭借专业素养和技能引领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家庭也是教室的延伸,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室。没有父母的成熟,很难有孩子的成熟。所以,建立家校联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完美教室也一定是教师与父母充分交流、交融的教室,是父母充分参与教育教学的教室,是学校和父母高度认可的教室,没有他们的认可和信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本学期我们通过校讯通发短信、打电话与家长进行交流。并成立了班级QQ群-----风信子之家,通过QQ群,家长、老师的心更贴近了,老师把学生在校的学习、读书、活动等方面以图片的形式及时的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的发送到群里,或把有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拉近了家长、老师之间的感情。
最后,用屈原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交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教育的路上,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路上,我将不断进取,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