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入打开探求新知的那扇门
在畅享暑假的同时,我们也即将迎来充满挑战的新学年!成功一定会眷顾认真做好准备的人,因此这个暑假除了有我的最爱——书籍为伴,认真做好细致、全面的准备工作也将伴我左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导体,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我的“课堂导入”之我见。
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入是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运用恰当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打开学生探求新知的那扇门。
一、旧知导入法
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旧知识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时,比较适合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卖火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再用激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缩街头,又冷又饿,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这样的导入既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又能自然流畅地把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服务教学目的。
二、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可以这样来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难题,谁
三、情境导入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儿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桂林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是学习的最好刺激,又能激发学生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小学阶段更是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故事、熟悉的事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更投入地学习。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通过讲述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五、音乐导入法
我们也可以借助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可以用录音机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
……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一定会让导入打开学生内心深处探求新知的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