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改“逼迫”为“引导”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3-17 10:38:06 作者: rapoo

改“逼迫”为“引导”

——有感于读《童年的秘密》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努力地研读意大利杰出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驻足深思,在读《睡眠》这一章中,作者通过许多例子表明:成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在照料子女时把自己也弄得精疲力竭,这是多么错误啊!成人应该努力了解儿童的需要,成人必须不再把儿童看做一个物体,当他幼小时,可以提起来并拎东拎西,当他长大一些后,唯一的就是服从成人。这几句话一直敲击着我的内心,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态度。

放假在家,儿子一直没有玩伴,这对儿子来说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看着儿子孤独的样子,我想到了给儿子找个玩伴。于是约同事家的小孩(比我家儿子大两个月),我们一起去体育局玩。可一见面两个小孩就表现出不同的爱好,同事家的小孩人高马大喜欢运动,在那里打篮球,而我家儿子人小瘦弱,手里拿着变形飞机,爱不释手,一直蹲在那里都摸着。看到人家儿子的身板,我很是羡慕,于是鼓动儿子说:“快去和小哥哥一起打球,比比谁厉害!”儿子似乎没听见我的话,蹲在那里纹丝不动,看到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气愤地呵斥道:“让你来这里锻炼身体的,又不是让你来玩玩具的,把玩具给妈妈,去和小哥哥一起玩球。”儿子不但没听,反而把玩具藏在了身后,我走上前,夺过儿子的玩具就走,儿子哭着追在我身后。这次约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看着儿子抽泣的样子,我也在问自己:我对待儿子的态度是不是太粗暴了?我是不是伤到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为什么不尊重孩子的爱好,而非要逼着他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呢?读着文中的句子,我的心更难受了。成人在儿童的发展方面只能起一个次要的作用,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己,领会儿童的表示,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随儿童。我在对儿子做些什么呢?虽然我是为了儿子的健康,但是我却偏离了教育的方向。想了许久,我试着引导儿子做这件事。

晚上,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我心平气和地问儿子:“今天,你为什么不和小哥哥一起玩球呢?”

儿子略带委屈地说:“因为我不会打球。”

“不会,可以让小哥哥教你呀!就像我们打羽毛球一样,刚开始你也不会打,可是我们天天练习,现在不是能接好几个球了吗?明天把我们的球也带去,和小哥哥一起练习好吗?”

儿子爽快地说:“行!”

我夸奖道:“真是个听话的孩子,我们要把身体锻炼地棒棒的,这样才能上一年级。”

儿子使劲地点着头。

儿子渐渐睡去,而我的心又不平静起来,触摸孩子的内心,是那么的脆弱,又是那么地让人理解和接受。而我们成人却很少有机会亲近它,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用我们的经验去驾驭孩子。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活泼,但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试着去走进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变逼迫为引导,这样孩子健康我们也快乐!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