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更 需 要 教 育 ?
——读《择差录取才是教育的本意》有感
又是一年暑假时,看到大街两行形形色色的各中名目的补习班,听着家长们选择的种种理由,闻着夏日炎热中孩子们身上散发的补习紧张气息,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一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怎样正确理解这句话哪?补习班的补习真的有必要吗?教育的本意又是什么?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谢汝平所写的《择差录取才是教育的本意》之后,再来探讨吧!
文中的故事:
暑假了,作者学校的外教罗伯特先生也准备办个英文补习班,并且是免费的。消息一经传开,报名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快要挤破罗伯特先生家的门槛了。鉴于这样的情况,罗伯特先生只有贴出告示,声明为保证效果只收5名学生,并要进行考试,按照成绩进行录取,以示公正。作者的侄儿也想去补习,可是成绩太差,于是作者不惜利用同事关系,去说情,希望收下侄儿,但是老外还真不通人情,一个“no,no……”到底。无奈之下,孩子觉的只有放弃,他知道以他的成绩肯定考不上,再说放假了,孩子谁不想玩啊。但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孩子也只好去参加了考试。第二天成绩出来了,一共是三十多个孩子参加考试,侄儿的成绩倒数第二。看到这样的成绩,作者知道无论如何也没有希望了。
谁知录取名单出来时,孩子竟然被录取了,“我们”大喜过望,而第一名的家长,却大声嚷嚷了起来,他家的孩子成绩第一名,为什么没有被录取,一定要罗伯特先生给个说法。罗伯特先生解释说,自己办的是补习班,机会当然是给成绩差的孩子,因为他们更需要补习的机会,所以他招收的是成绩倒数前五名。由于是择差录取,当然事先是不能说明的。
作者的思考:
罗伯特先生的做法,是不是正是“教育”的本意呢?而我们,是不是早就忘记了这样的本意了呢?
身边的故事:
片段一:邻居家的小女孩今年上三年级,每学期都能拿到三好学生奖状。可是,他的妈妈害怕自己的水平有限教不了孩子,平时报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夜补习,外加星期六的英语补习。暑假了,孩子成绩不错,可是妈妈又担心别人都在补习,我的孩子不补习是不是就落后了,于是,一下子报了两个英语补习班让孩子上,结果就是孩子上补习班不用心,妈妈抱怨孩子不努力,不珍惜学习机会,花了大把的钱,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片段二:暑假前,我执教的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其中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家长总是在孩子的面前,有意无意的强调,学习好不好没关系,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所以造成他们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不听老师讲课,不写作业,不愿意学习。正式入学了,鉴于前面的原因,学习当然和别的有了一定基础的孩子差一大截,上课更是像弥乐佛,眯缝着眼睛,人在心早已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面对这样的状况,刚开始,我还能比较心平气和的辅导他们,可是,一次次看到我的付出,只换来他们的倒数一二,心里的失望,让我越来越焦躁,越来越不能用一颗平常心去正确的看待他们的问题,责备与批评,发泄着我的不满。毕竟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年轻的教师,害怕学校成绩排名落后的教师……于是,我经常这样抱怨着:“真烦人,这两个孩子,要是不在我们班,那该有多好呀!”
我的两点反思:
与作者相较之下,我的反思如下:
第一: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学业补习?
补习,故名思议是针对学习成绩落后或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而近几年来,随着补习热越来越浓,家长对于让孩子补习趋之若木,成绩好的更得补,担心新学期跟不上,或别人的超越。其实这样的心态只会给孩子造成两种不良的后果:
1、过分依赖补习,而忽视了学校的学习。反正无论我学校学习怎样,父母都会让我补习,不如干脆等到补习班再学习。正如我们成年人上班一样,上班时间不好好上班,等到下班再加班,这样工作能做好吗?工作提倡工作效率,其实学习更需要效率,有效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其实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会被学习吓倒。
2、学校、家教、补习,无数遍的重复,已经学会了知识,只是在毫无价值的复制,让孩子感到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对学习的——厌烦。
因此,孩子补习不是跟风,而是切合孩子的需要,发展孩子的能力为主,例如成绩差可以适当补习学业,成绩好就可以根据兴趣,培养各方面能力,有选择,有分析,有针对性的补习才是孩子需要的。
第二:什么才是教育的本意?
曾几何时,我早已忘记了教育的本意,早已忘记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早已忘记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早已忘记他们和优等生一样也有一颗上进的心,早已看不到他们的努力。因为我在害怕,害怕自己教不会他们,害怕自己的学生成绩不好,害怕教育体系因成绩而对老师的考核,害怕……这一切一切的害怕,其实源于对自己不求上进的借口,对自己教学方法不好,没有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理由,对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越来越没有耐性的一种推脱。于是,所有的学不会的原因是——他们实在是太笨了。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汗颜。正如,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们教的都是好学生,那么还需要教育吗?”教育更多的时候,是面对学困生,能因为学困我们就不教育了吗?反之,能把学困生都教好,不正是我们教学艺术能力高下的真正体现吗?
所以,更需要教育的是差生,而教育的本意更是对于差生的教育,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