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抓住特点写出真爱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3-27 10:41:57 作者: rapoo

抓住特点,写出真爱

——以《翠鸟》为例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课本的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翠鸟》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由此可以看出这篇课文的重要性。

《翠鸟》这篇课文,先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然后写“我们”希望能够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学习课文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感悟,知道作者是怎样抓特点,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

在课堂上,我说:“作者非常喜欢动物——翠鸟,我们先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看谁有一双慧眼,从中找出作者喜欢翠鸟的句子或词语。”

三、3班的孩子们立即兴致勃勃地在第一自然段中寻找,那份热情不亚于玩“捉迷藏”。

过了一会儿,张嘉楠举手说:“‘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句话当中的‘喜欢’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翠鸟。翠鸟喜欢干什么,作者因为喜欢翠鸟,想了解翠鸟,就认真观察,并且观察了好长时间,才能知道翠鸟喜欢干什么的。”

“是呀!一个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会长时间地、认真地观察,思考,品味,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感知,写起文章来才有底气。本文的作者做到了,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的营养大餐——《翠鸟》。”我动情地说。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笑眯眯的,带着一脸喜悦。这一刻,我陶醉了。我感觉:我和孩子们正愉快地进入阅读的殿堂,我们一起在那里遨游、徜徉,享受着快乐的课堂。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翠鸟的颜色鲜艳,吸引了作者,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翠鸟。”张英杰平静地说。

“颜色鲜艳的外表往往能引起人的注意,翠鸟就是这样吸引了作者,作者喜欢上了漂亮的翠鸟,所以作者才会认真观察它。”我说,“这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来写的?”

“围绕着‘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来写的。”学生一齐回答道。

“哦!翠鸟的羽毛因为鲜艳,吸引了作者。接着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哪些部位的羽毛?”

“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翠鸟的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学生齐答。

“这种介绍方法叫……”我追问。

“先整体,再部分。”学生答。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他喜欢颜色鲜艳的翠鸟,运用先整体,再部分的方式,而且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重点介绍了翠鸟的羽毛。我们读了之后,一只漂亮的翠鸟就这样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了,这就是具体描写。大家如果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能否用上这种方法呢?”

“内容要具体,观察很重要。我们要用上先整体,再部分的方式,有顺序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我和孩子们一起把这句话连说三遍。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作者把翠鸟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作者喜欢它。”王佳瑞说。

“呵呵!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过翠鸟的确长得美。”我说,“那么‘小巧玲珑’介绍了翠鸟的什么?”

“形体。”学生齐答。

“作者喜欢小巧玲珑的翠鸟,翠鸟如果是一位美女,她的形体怎么样,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我问。

“小家碧玉”部分学生答。

“就像咱们班的……”我接着引导。

“梁竞文”一名女生说。

我微笑着点点头,看来学生真的理解了“小巧玲珑”而且还积累了一个好词“小家碧玉”。

“哦!作者喜欢翠鸟,观察了很久,了解到了它的喜好,重点介绍了它的色彩美,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还介绍了它的形体美。这样一只漂亮的翠鸟的画像,就挂在了我们面前。这样的描写叫什么?”

“静态描写。”孩子们一脸高兴地说。

“文章的第一段抓住翠鸟的哪方面介绍的?”

“作者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来介绍的。”

“如果你喜欢一种动物,只介绍它的外形特点,行吗?”

“不行,还得介绍它的活动特点。”

“看来你预习得好,打的是有准备的仗。”

“文中第二、三自然段又介绍了翠鸟的活动特点。”我说,“在第二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翠鸟?”

“‘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叫声美,爱干什么,作者都知道,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它。”张英杰说。

“和第一自然段的一句比,这句话不仅调动了作者的视觉,而且还调动了作者的听觉。作者因为喜欢翠鸟,运用视觉和听觉来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写出了翠鸟的叫声美,它飞的速度极快,动作轻盈敏捷。作者真是喜欢美丽的翠鸟!”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作者非常安静,不打扰翠鸟,观察时间长,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翠鸟。”爱动脑筋的李尚儒说。

“是呀!文中告诉我们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其实,是说作者一动不动地注视,告诉我们翠鸟‘等待’ 其实,是说作者在耐心地等待。作者为何这样做,原因只有一个——喜欢翠鸟。以上动静结合描写,对比强烈,一只活生生的翠鸟出现在我们面前,描写生动、有趣!”

“再看,在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翠鸟?”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作者观察仔细,时间长,发现了翠鸟比小鱼更机灵,介绍了翠鸟的眼睛十分锐利。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翠鸟,才观察得如此细致。”张琦烽说。

“这是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翠鸟的反应敏捷,目光锐利。”我补充说。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作者喜欢翠鸟,盯着翠鸟看,才能掌握它的活动特点。”白雅青说。

“前一句是从正面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翠鸟捕鱼速度之快;后一句从侧面用‘还在……还在……’写出翠鸟动作之快。说明翠鸟机灵可爱。作者喜欢翠鸟,长时间观察,思考,感悟,品位,为我们介绍了翠鸟的活动特点,怎样等鱼、捕鱼的,并且运用了动态描写。”我加重语气,并缓慢地说。

孩子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会读书,爱思考,能透过文字看到背后的东西,你们真了不起!”我高兴地说,“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作者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调动视觉、听觉,去观察,去细听,去思考,去品味,去感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感知,这样的文章有底气,一只形象丰满的翠鸟映入我们眼里,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

“缘于作者‘因为喜欢,抓住特点,写出真爱’我相信三、3班的同学们写《我喜欢的动物》时,也能像作者一样,长时间观察,抓住特点,写出你的喜爱,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