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新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这是一篇新课改之后的新教材,由于第一次接触,所以我对课文内容和重难点进行了反复的揣摩和细致的研读。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我在讲完课文之后反思,发现了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
第一:课文需要反复阅读才能体会感情,只有在读中才能悟情,只有在读中才能感情。
如讲到课文第二自然段:“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我就让学生个人读,赛读。读出这是一位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学生反复品读才能体会到一个多么爱鸟的老人,从而油然而生一种敬意,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这种情感就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不需要老师泛泛的要求学生具体用什么语调来读书。
第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会学生一些读书方法,比如批注,点重点词语,画出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写感想等。
以课文中的这两段为例。“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在这段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点出重点词语,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这就是读书中批注的方法。学生加重点的词语有:急速、轮流、站成两行、肃立不动、炸了营、扑、扑,学生的感想是“急速”说明海鸥们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老人,一看到老人时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轮流”、“站成两行”、“肃立不动”体会到海鸥是多么有灵性呀!怀着对老人的崇敬和爱戴,默默的肃立,他们像是有谁在无声的指挥,此时无声胜有色。“炸了营”、“扑”、“扑”体会到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就像是失去了亲人般的痛不欲生。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就会掌握读书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反复咀嚼和体会,写感想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我在讲授课文第二部分时,先让学生自己很快的阅读课文。然后找出自己最感动的部分。我把这个问题提出以后静静的期待学生的回答,我想学生如果按照我预先的设计,先说出海鸥们见到老人的遗像时怎么做。出乎意料的是吕弈宸先提出他最受感动的就是“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并且说出了自己感动的原因。一下子把课文的高潮部分说了出来,我就顺着他的回答来进行课堂教学。没想到学生牵着我的鼻子走,走进了一个误区,没有情感的铺垫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领悟到这种情感,学生的感情再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我就想感情和知识一样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学生接受知识也像是过桥,需要经过桥面一步步才能过去,不可能一下子飞到对岸。所以读课文领悟感情必须步步为营,学生在读书中根据教材内容让感情渐渐升华,渐渐有凉到温有温到热到升腾,让感情的线缠绕得越来越紧密,体会越来越深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不要让学生的回答左右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但是也要遵从学生的智慧。合理利用课堂资源,还学生一个生气勃勃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艺术。所以,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着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