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读说背用”四步教学法
国学课怎么上?国学课要简简单单,让老师们简单地教,教得轻松,让学生们简单地学,学得快乐。“读说背用”四步教学法就是我们在国学经典课堂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有章可循、操作简单。
“读说背用”实际上是国学课的一个教学框架、教学流程,也是一节课的四个教学环节,更是一节课的四个教学目标。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2、会说: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在这四个目标中,会读会背是重点,因为我们遵循的指导原则就是“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以《大学》第3课《诚意》为例,这一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所以可以用“什么是诚意?怎样做到诚意”为主线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
读:在“我会读”这一环节中,通过这样几个步骤达到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韵味的目的。第一是“录音领读,正音示范”。第二是“自由练读,读通读顺”,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之间相互提醒督促,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学生读过之后,采用一些手段进行检测,如是让学生读句子“ 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因为这几个句子中有几个多音字字“恶臭好”,学生读课文往往在这些地方卡壳,所以把这几句话单独拎出来,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读完句子后再抽测读整篇课文,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第三步是“变式朗读,深化熟练”,这样是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把课文进一步读熟练读流利。第四步是“配乐朗读,读出韵味”。优美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读的情境,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语调的高低快慢就有了一个潜意识的转变。这样的设计,力求让学生从读正确,读通顺,到读熟练读流利,再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读得有层次,有提升,实现国学课堂的“诵读化”。国学课要始于“悦读”,激活学习动力,基于“熟读”,做足涵泳工夫。也就是说我们读的方式要丰富多彩,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听读、跟读、和读、领读、打节奏读、比赛读、对读、接龙读、闯关读、填空读、配乐读、图文对照读、动画形象激趣读等。打节奏读和对读就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打节奏又可以分为好几种,一个人拍巴掌,两人相对打花巴掌,或者是拿着铅笔轻轻地敲着桌子、还有弹琴法,让学生像弹琴一样用五个手指尖轻轻地敲击桌子,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段、不同的课文采用有效有趣的诵读方式。
说:“我会说”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一直强调理解为辅,只要大致理解即可,不必做更高更深的要求。虽然这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也绝不容忽视,因为脱离了理解感悟的记忆背诵就显得机械单调和枯燥,很难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来走,先是运用“注释搬家”和“文译对照”的方法“默读课文”粗通文意;再是两人合作“文译对读”,加深理解;之后是联系学习和生活“自我感悟”,交流分享,感悟体会。这样几个步骤的采用是想让学生的感悟达到一个螺旋上升的目的。在自我感悟这一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诚意》一课抓住了两个问题“何为诚意?何为慎独”,让学生简单谈一谈体会。《论语学而时习之》一课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三个重点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自己的启示。低年级的《弟子规》第六课《朝起早》,可以让学生那你认真看看文章下面的注释,再大胆地猜一猜想一想,或者和同桌商量商量,你懂哪一句就讲哪一句。故事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听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尽可能多的穿插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感悟理解,一方面增加课堂的情趣。
背:在“我会背”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梯级背诵达标的方法,设置三个星级达标的背诵训练,逐步加大背诵难度。
如《诚意》一课:
梯级背诵一:“三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第一关,如果你能看着提示把课文背下来,你就是三星级诵读之星。)
所谓诚其意者:( ),如恶恶臭,( ),此之谓自谦,故( )!”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掩其不善,( )。人之视己,如见(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故( )。”
曾子曰:“十目所视,( )其严乎!。”富润屋,( ),心广体庞,故( )。
梯级背诵二:“四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第二关,如果你看着提示能背诵课文,你就是四星级诵读明星。)
所谓诚其意者:( ),( ),( ),此之谓自谦,故( )!”
小人闲居为不善,( ),( ),掩其不善,( )。人之视己,如见( ),( )。此谓( ),( )。故( )。”
曾子曰:“( ),( )其严乎!。”富润屋,( ),( ),故( )。
梯级背诵三:“五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最后一关,如果这样你还能背,你就是五星级诵读明星啦!)
所谓诚其意者:
小人闲居为不善:
曾子曰:
这样的梯级训练既想使大部分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更想让他们能够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把国学课堂的“诵读化”落到实处。
用:在“我会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如《诚意》一课:请阅读下面的场景,你会把今天学到的课文中的句子用在里面吗?
场景一、放学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给我留的纸条,说是去奶奶家,让我一个人先做作业。我像往常一样认认真真把作业写完才看电视。爸爸妈妈回来夸奖我作业写得规范美观,我说:(“君子必慎其独也!”)
场景二:爸爸开车带我公园,在经过一个路口时是红灯,爸爸看路口没有摄像头,就想闯过去,我说:“大学中有句话叫(君子必慎其独也)你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再如《论语学而时习之》:
场景一、全国小学生夏令营北京会场开营仪式上, 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地高兴,欢迎你们来到北京。”
场景二、小强读书总是囫hú囵lún吞枣,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爸爸问起书中的内容,他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爸爸批评他:“孔子不是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一定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再如《弟子规朝起早》:
场景一、懒羊羊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去蹲厕所,从厕所出来手都不洗就去拿馒头,喜羊羊赶紧劝他说:“你忘了《弟子规》中说过吗?(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场景二、美羊羊可喜欢臭美了,这天她又吵闹着让妈妈买新衣服,妈妈对她说:“《弟子规》中不是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你现在不能只想着打扮自己。”
场景三、沸羊羊回到家把帽子摘下来随手抛到空中,把外衣脱下来往沙发上一丢就去写作业了。喜羊羊批评他:“《弟子规》中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你怎么这么邋lā遢tā,赶紧把帽子捡起来,把衣服挂到衣架上。”
倡导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写作中尝试运用背诵的国学经典名句,只要学生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中能够联想到我们积累背诵的名言佳句,那就证明国学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国学已经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对于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灵活处理,不必强求,每一节课非得创设几个情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学过的句子规范行为。
“读说背用”四步教学法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改进去完善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