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吗?
我长大了吗?对,不对?我疑惑了。
如果有人问我今年多大了,不错呀12岁。是不是年龄到了,心没到?可是我在同学们的眼里是小大人,在老师眼里是小助手,可是在家长眼里却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从去年过完生日以后,到现在问问自己真长大了吗?如果真的长大,还会去和老师在暗地里作对;还会在同学们背后说坏话;还会追赶潮流“跟风”;还会比吃比穿;还会有叛逆心理吗?
不错,现在正是在青春期,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心理,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会奖励自己,但看到自己犯下这么多错误,实在是不能饶恕。
没有长大:
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
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每一个青少年都会有的一种共同心理,1.遇到事情先躲避;2.想象的太好,而现实有点差。
事例: <想象遇到现实>
今天,去参加林秦岭的生日聚会。可能是一忙起来她忘记在学校告诉我中午不去她们家,下午直接去玩。让我这个责任心极强的人在11:30就赶到了她们家附近的一个小公园:‘体育场’左等右等没见人影,就又跑去相隔约2.6公里的龙泉湖,还是没有找到。又骑着自行车回到原来的指定地点,碰巧看见她在那里买东西,就带着满腔怒火去找她。由于聚会刚刚开始就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我一下午没精打采的,终于待不下去了,自己选择了离开。这次的离开让我更加难过,是我真正的明白了:不要总是想象的那么好,现实是很残酷的。
第二个问题
比吃比穿
也就是经常在别人面前说我家吃的和穿的有多么奢侈,多么好等。
事例: <把比吃比穿的经历花在学习上>
人人都知道,如今的新时代,每个家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待遇也从以前的随便拉扯大,到请幼师,请保姆,请家教等。那么自然也会娇惯孩子,多么无理的要求,家长也硬着头皮答应。
就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从前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叫王龙,另一个也不错的叫何,他们两个人从小时候就开始比吃比穿。有一天叫何的家长知道了把他叫进屋子,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话。从此何不在比吃比穿,可王龙仍然没有认识到错误,家长也不由意识到,继续这样。十几年后,两家的父母都老去,王龙由于经常比吃比穿家里破了产,而何从那以后,勤俭节约还学了一肚子知识,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王龙呢,当他过上了人下人的生活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问题三
“跟风”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潮流也成为了人不不断追赶的对象。“跟风”也就是他的别称。
事例: <打消跟风的念头>
今天,看到同学们个个都拿着手机去参加秦岭的生日聚会。我心里也有点痒,想着回家也跟妈妈商量商量买款新出的手机。
回到家,妈妈猜出了我的心思,因为买手机的念头很早就萌生了,但是妈妈知道却一直没有开口。妈妈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说。我说没有,就是想买部手机,同学们都有了,再说毕业以后也好联系。
妈妈没有直接批评我说,如果妈妈给你买了这部手机,那么明天或以后出产的手机你是不是都想买一部啊。不要追赶潮流,那不是你现在要做的事,先去做好今天的事,再说以后。
就这样,我心中小小的火苗被妈妈一下子浇灭了。不买归不买,这也让我知道,潮流是永远追不上的,因为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细节中的问题
问题一
做事前没有计划
有了计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计划不是胡乱计划,而是有规则,根据实际情况去计划的。
事例 <计划能让效率提上去>
在事情前计划,对于我这种干事毛毛糙糙的人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以前干事情前脑子里很乱,不计划也不会计划。现在呢,每当老师分配完一件事情,我的脑袋里就会有一张清晰的计划表浮现出来,这样做事效率自然也就提了上去。
问题二
计划不切合实际
事 例 <计划虽赶不上变化 但能时刻监督着你>
每次暑假或寒假定的计划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完美的,可是没有一件事情是照着计划上完成的。
如,每天早晨跑步。这怎么可能,好不容易放个假,谁会有那么傻呢?哎,谁让当时读书少,积累知识不多,不能正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长大了:
事例 <个子高,是喜还是忧>
“书然你个子怎么长这么高”。这是雨溪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这就我就证明我长大了呗”我说。
每当别的家长问起妈妈,说你家女儿吃什么怎么长这么高啊?妈妈总是笑着说,普通的家常便饭啊。
妈妈总是对我说,个子高的人会缺钙,你看人家个子矮的人,不用愁年年买衣服,再说营养都长到脑子里去了。你看你,一直长年年买衣服。
我真不知道个子高是喜还是忧。
事例 <我是个小大人>
我是个小大人,不光阿姨们说,同学们也这么说。
对呀,我就把自己当成小大人来看了。
进超市,我已经有了目标,眼睛绝对不会想零食去瞅一眼,证明我有自制力。已经长大了。
去外地,无论做什么,绝不会向妈妈提出无理的要求,证明我很听话。已经长大了
我长大了吗?对,不对?
如果长大了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但是如果我没有长大就不会被称为小大人了。我觉得,把上面的问题解决掉,就真真正正的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