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暖暖的书屋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4-08 10:38:58 作者: rapoo

以前的天津,冬天很冷。太阳很羞涩,整个冬天难得见到它的面。偶尔出来一次,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躲在云彩后面,极不情愿露脸。少有的艳阳天,也只是太阳看着很“艳”,而太阳下面却是冷得很。因为北风总是跟太阳作对似的,呼呼地不停地刮着,有用不完的劲,把太阳可怜的一点暖意刮得无影无踪。树梢冻得发抖,在风中瑟索着,打着唿哨,这种声音给人一种严冬中被扔进冰窖里的感觉。

河北区建国道往西去,有个地方叫“下坡”。那个地方的马路有点坡,不知不是因为有坡的原因,天津人都管那个地方叫“下坡”。那里卖小吃的特别多,街道两边全是食品店,铺子一个挤着一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什么样的食物都有,香味扑鼻,令人涎津只流。天津人能吃,到了这里可略见一斑。到了晚上,这些店铺灯火通明,映照得橱柜里食品色泽鲜艳。阵阵白色的雾气从店里向外喷薄而出,在五颜六色灯光的渲染之下,氤氲一片,使被严寒裹挟的人走到了这里,才会感到一丝暖意。即使没有钱享用这些美味的食品,却也平增了许多赶回家去的温馨。

从建国道走到平安街,往右拐,有一个“东亚”电影院,专门放三四轮的电影。这个东亚电影院解放前就有了,过去专门演戏,后来改成了电影院。像大光明这样的大电影院放过的电影,人们看得差不多了,没什么人看了,影片轮到这里来放,票价便宜,一毛五一张票,凭学生证只要到一毛钱。我读书的二十四中,就在建国道的民权路上,离东亚电影院很近,我们常来这里看电影,在这里看过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三剑客》。

顺着平安街再往北去,有一个专门租赁小人书的书屋。书屋里挤满了孩子,也有不少大人,甚至也会有老人。书屋从没有空闲的时候。屋里的三面墙上挂满了一排一排的小人书封面,每张封面上都有编号。老板把封面从小人书上撕下来,再裱好,挂在墙上,方便顾客选择要看的书。失去了封皮的小人书被老板用牛皮纸精心包好,再工整地用毛笔写上书名,按编号存放在柜子中。你在墙上浏览数不清的小人书,相中了哪本,到柜台前告诉老板编号,他会立刻把书给你找出来,速度非常快。除非这书已经借出去了。不过,特别好看的书,老板会多购置几本。看一本书薄的只要一分钱,厚的两分钱。店里都是一色的小板凳,摆放得整齐有序,没有案几,因为小孩子是主要的读者群。

店里窗明几净,无人喧哗,只听得“沙沙”的翻书声和一两声轻轻的咳嗽声。外面,无论北风怎样肆虐,屋里总是温暖如春。架在正中炉子旺旺的,只听得茶水壶在沸腾着,发出“扑扑”的声响,缕缕白烟从壶嘴和壶口处冒出来,袅袅升腾。连接炉子的烟筒里呼呼的响,那是火苗在往烟筒里窜呢。临街的一面墙,有几扇大窗户,如果有运气赶上太阳钻出了云罅,会看到暖洋洋阳光投进书屋,地上稀稀拉拉洒着一些碎金,像金色的牵牛花。牵牛花从地上爬到人的身上,斑斑驳驳,孩子们的身上都缀着金色的图案,美不胜收。

我最喜欢看成套的《三国演义》,59年的那一版,一套有35册。《三国演义》是孩子们租得最多的小人书之一,这套书常常断档。《三国演义》的封面是深蓝色底,用国画手法画着每册书中所含的三国故事情节。每一册书的名字取得也好,什么《捉放曹》、《虎牢关》、《凤仪亭》……。书中虚实构图和韵味十足的线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学画时,特别喜爱线描,我从画谱中学到的什么钉头鼠尾、柳叶描等等线描笔法,都是以《三国演义》为摹本来练习的。画《三国演义》小人书的画家有大名鼎鼎的刘旦宅、程十发。大画家未因小人书之“小”而不为,这就是大家风范。刘旦宅的书屋有一名为“不教一日闲过”,画者如此,读者亦应如此。

在暖暖的书屋里看小人书,会使人忘掉屋外是严寒的冬天。因为春天早已融进孩子们的心中。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