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功夫在“诗”外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4-13 10:36:32 作者: rapoo

前些日子,在继续教育的时候,王晗英校长在《优秀教师的成长与修炼》中讲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二十个细节。其中有这样一条:

东坡先生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不止一次地深入阅读这段话,越读越感慨。

确实,老师们只有重视课外工夫的积累,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对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学问,处处留心,兼收并蓄,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课堂管理工作。

是啊,无论要干什么,都要有一定的积累,而且要把这样的积累,变成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主人”。我们搞教育的人,更应该如此,只有在课外把功课做足,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游余。这也就是王校长所讲的“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大意是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陆游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中的,道破了“功夫在诗外”的要义:只有到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实践,真正开阔眼界,把“诗外”的积累功夫做扎实而又充分,才有可能百分百地意在诗内。

这也让我想到了近几年一直教到的一个成语“胸有成竹”的典故。

文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有一次,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来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却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似的下开了。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姿态记在心头。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文与可画竹的典故,不是“功夫在诗外”最好的例证吗?

想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又怎能不把“功夫放在诗外”?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想不也是这种道理吗?

这让我想到了前些日子参加的“信息技术与课题融合”大赛。为了能在讲台上站上那七分钟,把自己要阐述的内容声情并茂、适当得体地表达出来,我也不是在课外做足了功课吗?想一想,备课的艰辛,做课件的认真,演练的辛苦,哪一点不是做足了功课的。先说说备课。备这节课,不仅仅是在备所学的课目上,而且还要备学生,备评委,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听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不相同,这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备课的难度。在备课研究过程中,我搜集打印了多少的资料,读了多少有关的书籍,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才写下七分钟的汇报稿?再说做课件。也许对于一个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做个课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一切靠从头摸索的人来说,做课件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课件主题的选择,颜色的搭配,形状的布局,哪一点不得用心揣摩?遇到想得到的效果,而无从下手时,不也是从一点一滴的学习开始的吗?演练,也不是纯属背诵。这不仅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文本,而且还有可能通过神情、肢体进行传送文意。这同样需要在演练中寻找感觉,恰当定位。如果说这三点中的哪一点功课做得不足,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态。这不正如“胸有成竹”一个意思吗?胸中有竹,自然画得传神。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说,我们生命的这一万天,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那生活如同白开水,没有一点味道。但我们又无法阻止世界的发展与变化,不学习,不读书,不积累,没有厚实的储蓄,我们怎么会在备课中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怎么会在班级管理中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又怎么能在课题研究中有所创新?

说到课题研究中的创新,这又让我想到了近日谈论热火朝天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实践,不正是要求我们厚积而薄发,功夫在诗外吗?我们不仅要有备课的能力,上课的能力,我们不仅要有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能力,不与学生面对面同样能沟通的能力,我们不仅要有制作课件的能力,录制视频的能力,我们还要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更要求我们在课外做足功课吗?答案是肯定的。功夫在“诗”外。

在课外做足功课的唯一途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学习,能让我们更快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读书学习,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读书学习,能让我们更大地改进工作方法……

功夫在“诗”外。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