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1、 体会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 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测量它的面积单位。
3、 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4、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归纳起来似乎很少,但是变化的题型却非常多,在题目里面经常出现一些暗藏的小陷阱,需要孩子必须认认真真地审题,并综合利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准确解答。
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题型有如下几类:
一、 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类题目经常会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题目混在一起出现。所以孩子要先判断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还有就是把抽象的面积单位变成直观、具体,用身上的东西表示面积和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1米大约就是1庹(tuo),
1分米就是1,
1厘米就是1根手指的宽度,
1毫米就是一张磁卡的厚度。
面积单位:1平方米就是教室地板面上一个方格的大小;
1平方分米就是一个手掌面的大小;
1平方厘米就是一个手指甲盖的大小;
二、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方法:牢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如:30平方米=( )平方分米
想法:平方米到平方分米,大到小,末尾增加2个0.
5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想法:平方分米到平方米,小到大,末尾去掉2个0.
三、 判断。
最容易错的一道题:
(1)边长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
原因:面积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周长是长度,两者没有可比性。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相等。( × )
(3)12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2平方分米。(√)
四、应用题。
1、本单元中孩子不易掌握的就是大面积里面有几个小面积这类的题目‘
解决这类的题目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分四个步骤:1、求出大面积;2、求出小面积;3、吃统一面(统一单位);4、大面积÷小面积。 (一般推荐这种方法,孩子比较好理解)
方法二:1、大图形的长÷小图形的长;2、大图形的宽÷小图形的宽;3、把两个商相乘。
例如:1、一间教室长15米、宽5米,用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共需用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大面积:15×5=75(平方米)
小面积:5×5=25(平方分米)
同一单位:75平方米=7500平方分米
大面积除以小面积:7500÷25=300(块)
方法二:15米=150分米
5米=50分米
150÷5=30(个)
50÷5=10(个)
30×10=300(个)
2、知道了周长求面积。解决这类题目一般采用的是列表法。
一根铁丝长24米,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如果围成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米数),一共有几种围法?面积分别是多少?
思路:铁丝的长度就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1、 求正方形的面积:知道周长求面积,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4÷4=6(米) 再求面积:6×6=36(平方米)
2、 求长方形的面积:先求周长的一半---周长÷2,再列表解决
过程:24÷2=12(米)(长+宽)
宽(米)
1
2
3
4
5
6
长(米)
11
10
9
8
7
6
面积(平方米)
11
20
27
32
35
36
通过此表可以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相等,正方形的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