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粗心”不是病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4-25 10:43:28 作者: rapoo


灵巧的燕子*机灵鬼 ( 08-3-3 8:48:38. )

晓魅老师,向你请教一下,如何帮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经常听到老师、家长说孩子“粗心”,如有的孩子写作业粗心,经常把符号或数字看混,如把“+”看成“-” 、把数字 “2”看成“3”;有的总是忘了写答案,抄错题,数错数、错别字多;有的因为带东西粗心,做事丢三落四;也有的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不粗心,其他事上却经常粗心等等。

造成孩子粗心的因素有许多,在我看来,最多的原因是孩子注意力的问题。有人说“人的思路就象一只跳来跳去的‘猴子’,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就是要驯服这只‘大猴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分内因外因两类,除了噪音,对话、电视、不舒服的桌椅和灯光等种种外部的因素,影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更多是其内在的心理原因。据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或做事的动机不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和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背景。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懈。如孩子比较贪玩,看是在做作业,心里却想着同小伙伴玩耍,盲目追求速度快,因此心不在焉,错误百出。

2、与情绪有关。

也就是“女儿如玉”曾说的“将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孩子学习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当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如老师和家长的误解、打骂、批评,使孩子心理受到挫折,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学习的信心,即使看着他坐在桌子旁学习,其实心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如果孩子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三心二意,也总是出错……因此,对孩子要鼓励,有进步时就表扬,让他看到希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之外家长也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加压,避免孩子抵抗情绪的出现。

有的时候,孩子会因学习时间过长感到疲惫,特别是在对付比较难比较枯燥的问题时,家长应允许孩子歇一会儿,这样对恢复脑力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要经常给予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一再地说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真的认为自己粗心,相反,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细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种自己“细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识薄弱,很在意周围的眼光,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优点上。

3、视知觉加工能力需加强

人在学习过程中,有80%以上的信息要通过视觉传递到大脑,如果一个人视知觉能力落后于年龄水平,就有可能出现看错行、抄错数、丢字漏字等粗心马虎的情况。再比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两个字,老师告诉他们“横为衰,竖为衷”,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对刚学拼音的孩子来说,区分“b”与“d”是困难的。家长可以提醒孩子,“d”与“a“的书写相近,孩子就好记了。幼儿园的老师常常让孩子临摹写在卡片上的大一点的字母,或者让孩子触摸数字砂纸板,也能加深印象,放大细节,孩子们能够很好地掌握。

4、“思维定势”的作用。

“定势”心理学认为它是由先前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续心理活动的趋势。由于小学生对细微变化缺乏很强的观察、判断能力,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如先前学习“干”字,尔后学习“于”字,往往会由于前一个字的定势,而使前后两个字区分不清,把字写错。

家长可以坚持每天订一个目标来激励孩子。如用竞赛游戏“坚决消灭错别字”,贴纸条“不要忘记检查”等方式帮助孩子逐步消灭错误,从面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或者在考试前经常根据孩子各门功课容易出现的错误、易粗心的地方,和孩子一起讨论,重点练习和改正;帮助孩子养成认真仔细的作业习惯。告诉孩子要仔细看题目,认真想问题,做作业先是求对、好,然后才是求快。平时要经常督促孩子“审题三遍,再动笔”,养成认真审题,认真复查的好习惯。

5、与生活习惯有关。

譬如:上学时忘了带做好的作业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到用的时候满世界找也找不到等。这是因为有的家长从小片面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却忽视养成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不可分。一个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东西随便乱放,衣服玩具随便乱扔,他的作业本上也往往是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家长应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着力改善,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孩子生活在一个有序的家庭环境中。

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点时,帮着洗碗、拿放东西。学习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责任心也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有了责任心,孩子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有一个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没有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粗心是个坏朋友》。在他的引导下,孩子把粗心的坏处越说越多:“考试的时候,粗心一来就要偷走你的分数;做作业的时候,粗心一来就要写错字……而且,粗心又是很喜欢跟你交朋友。”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粗心是个坏朋友,而它老是要跟你来交朋友,小朋友千万不能跟粗心交朋友。”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可以借鉴。

总之,只要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日积月累,有一天你一定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正在渐渐减少。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