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走进他心里"
他,是从某某小学转来的一名男生,名字叫多多(别名,以示尊重),今年九岁了。据说,半年前,因他与同伴玩耍时,不慎互撞在一起而使两枚大门牙"光荣下岗"。为此,多多唯一的监护人-----妈妈与学校发生了争执:妈妈要求学校赔偿,学校则认为不该承担责任。最终,无奈的妈妈一纸诉状,把学校告上了法庭......
等待开庭的日子,在相依为命的母子俩心中,是多么苦涩,多么漫长,多么煎熬啊!
在此期间,虽然多多每天仍然坚持按时上学,从不迟到,但是,老师却再也看不到,一个原本活泼,可爱男孩儿的笑脸,与此同时,多多的学习状态一天不如一天,考试成绩更是一次不如一次了。
多多的老师见此情景,担心不已,看在心里急在心头。一次次地与其母亲沟通,交流,苦口婆心地与多多谈心,可是孩子并不“领情”,他非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从内心里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莫大的抵触情绪,甚至视为“天敌”。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孩子居然怯生生地哀求妈妈,说他不想再上学了。多多的妈妈闻听此言,既生气又心疼,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后来,一位朋友建议她,给这个可怜的男孩儿,换个学习、生活的环境,也许会好起来。妈妈听了如获至宝,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于是,妈妈搜遍了记忆中所有的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多多如今坐在了新的班级里。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三年级新学期开学的那一天的清晨,我正在教室里发书,先后有三位母亲,手持通知单,敲开了教室的门,给我印像最深的就是多多,因为另外两个孩子都是由父母双双陪同,一人牵着一只手,脸上洋溢着说无尽的快乐,而多多只有母亲领着,当他看到我时,马上把头依偎在了妈妈怀里,我似乎还听到,他在小声嘀咕着什么。
我真的看到了------他妈妈眼里的哀愁和苦涩的泪花。
我心头一紧,已为人母的我,心中一股莫名的同情油然而生。
日子,一天天,一天天,渐渐地过去了;这个小男孩儿的情况,我也一点点,一点点,渐渐地了解着。
------如何让他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这明显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教学难点"。
为了在短时间内突破这一难题,我绞尽脑汁,一边虚心向同行请教,一边用心上网查询类似案例,一边耐心咨询心理医生朋友……非常感谢他们都给了我极有价值的建议。根据我的分析,理解,概括成了一句话:老师,得走进他心里!
于是,我开始付诸真诚的行动。
那一天,学校组织注射流感疫苗的补射。接到通知时,教室里,只有我和他在共同完成一张考试卷儿,当时我灵机一动,对他说:"多多,咱俩休息一会儿吧,李老师交给你一项任务,你愿意去完成吗?"
多多听了,睁大眼睛望着我,似乎异常惊讶,而后使劲儿地点点头------笑了。
这,可是我认识他以来的第一次笑啊!
随后,我听到他响亮地回答:"OK!保证完成任务!"
天啊!我瞬间发现:原来,多多笑起来也是那般帅气,那般可爱。
他认真地领了任务,像一只小鸟般飞出了教室,大约五、六分钟后,他准确地在操场上,领回了那两个需要补射疫苗的同学。
我默默地奖励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他又一次开心地笑了。
……
从此,多多像变了个人似的,我竟被他一次又一次地温暖:有时他会偷偷地为我翻开要讲的课文扣在讲桌上;有时他会主动接过我手中的一摞作业;有时他会悄悄地递过他的水瓶,让我润润嗓子;有时他会默默地为我捶捶后背;有时,他会羞涩地跟在我身边,叮嘱我雨后路滑,要小心下台阶;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曾轻轻地告诉我:一次次的地震演练,留到最后的原因,是为了陪李老师一起跑出教室……
在多多妈妈发给我的若干条短信中,我一直保存着这样的一句话:"您不仅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长大以后他会明白…….您也带动了一个家庭的前行目标。"
尽管这句话并不华丽,似乎还有点儿稍欠通畅,但是我已经从他们母子的言行中,读懂了我曾经隐秘的善举,证明了一个道理:善意是会传递的,并且传到最后,都会回到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