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铸师魂
----班主任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组织这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让我们这些班主任有一个面对面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徜徉其间,慢慢的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工作的琐碎重复,激情和热情会渐渐退却,沉淀下来的只有我们对这份工作的执著。所以,我今天交流的题目就是——润物无声铸师魂。下面我就把平时的一些做法实实在在的与大家一起探讨,也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笑是会相互感染的,“微笑”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对于学生来说,每一天的学习结果取决于每一天的精神状态;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感性因素很强,所以每天给学生一个温暖的笑脸,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快乐,他这一天的心情都会很好,由此这一天的状态也会很好,那么他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让学生有最好的精神状态是决定每一天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我的教育法宝就是用“微笑”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班的姜磊同学,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没有用!但是我发现他爱劳动,每次下课都积极帮值日生摆正桌椅。另外他非常懂礼貌,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也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不忍心”“太狠”的斥责他,但是也得解决问题呀,那就从他做好事诱导吧,所以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晨会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完成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时间长了,他感受到了我的关心,为了在我面前表现自己,渐渐地课上积极发言,作业积极完成,在期末考试中还取得了好成绩。我刻意观察学生的每一天的状态,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给他自信;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给他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给他宽容。在教学实践中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信任,使得班级孩子都能够在每一天发挥自己最好的学习状态,教学成效明显。所以我想说:“微笑”,是我的教育法宝,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够帮助学生能开启成功教育的大门,让学生喜欢自己,每天有积极健康、自信的生活态度、更快走向成功的捷径。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需要真心,需要真实的去做;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对我来说,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做到公平、公正,让孩子感受到平等,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交流渠道通畅,学生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学习,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学习、认真学习,才有学习的动力。比如,学生病了,我会立即打电话通知家长;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学生和家长都很在意,从学生记录的日记里,从家长的评语中,我能看到理解支持。去年国庆节开学,班里一位家长送来一盆花,为教室添了几多温馨。感动之余,由于职业习惯我还是不忘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说,这是林家长在监督我们是不是爱学习,学生们听了,还真认真起来,我把它放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让每个孩子一进教室第一眼就会看到它。值得一说的是赵宇航同学还写了一篇小文,我把它投到校信通博客里,竟被推荐为优秀小博文,有好多老师、家长学生留言,说我们班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我送出的是真心,收获的是更多的真情回报。每每看到学生们前进一步时,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三、把心平气和送给自己。
关于“心平气和”,是我借鉴名师薛瑞平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所做的。这种心态、这种基调值得我学习,更值得我去尝试、去实践。书中薛老师提到:“作为教师,当我们为自己的劳而无功而恼怒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好学向上的心来学校的,只是个人的能力、觉悟、基础、家庭环境所给滋养不同才会表现差异,他们把信任交给了教师,教师就应该对因他们不同的需要教育,这样回味就会使心情平和许多”,这席话给教学中迷茫的我指引了一个方向,明确了我应有的态度;“作为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总会有的,但是需要我们冷静的进行自我反省。”在反省中,会渐渐地由浮躁学会心平气和。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没有了信任,再高明的手段,再完备的教育制度都是白搭。能力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是不一致的,我要做的是,把学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学习热情都给放大、点燃,而不是用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或快或慢,或主动牵引,他们都在前进。 “面对差生,对于他们不完成作业,强迫他们完成任务时“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灭掉强求一致和必将两败俱伤的控制欲;山高水低、各随其性、各随其能,毕竟我们不是圣人,即使是成人,当你告诉他所忙的全是白做,做了不如不做,那也是令人沮丧透顶、无地自容的残酷行径,何况是学生,教学不能逆性而行,做教师的,该示弱时就得示弱。教师要做的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帮助他们拾回对老师的信任”
我们班有个叫周学鹏的同学,他的眼睛有病,不停地眨,看东西很费劲,据说做过两次手术,却没什么效果。正因如此,家长对他有点放弃了,家庭条件也不好,认为让他简单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有这样的前提,对于一个还没有约束力的孩子来说,不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字迹潦草还不算,学习成绩肯定不好。但是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愿意看到学生学习差,期末要成绩,更不希望有拖后腿的同学。我知道,现在找父母谈心是没有用的,只能是告诉家长不要老给孩子零用钱买玩具。还是我自己想办法吧,经过我仔细考察,这个孩子也是有优点的,他的年龄比较大,值日做得好,抓住这一点,我经常表扬他,慢慢提高他的威信,使其他同学对他改变看法。课堂上,如果他回答问题,我会暗示同学送他鼓励的掌声,他压抑的心情逐渐变得开朗,学习有了劲头,成绩也渐渐上升。尤其是后来我又把他调到第一桌,因为和老师近,可能是害怕,不敢不做作业,不敢不听讲吧,所以这学期,他的作业能够按时上交,小动作少了,作业上对勾多了。值得一说的是寒假的期末考试,竟然考了89分!现在的周学鹏同学,学习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尤其是在本学期他每天都在下课时拿起笤帚扫地,我没有问他为什么,但我知道他也许是想要感谢我。这就是我的心平气和让他没有被排斥、被厌恶的感觉,让他能在一种没有敌视的环境里消除自卑,学会抬头做人。使后进生能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善意,品尝到受人尊敬的滋味,他们会从心里感谢老师,热爱这个友善的集体。如果我们不善待他、不保护他、不尊重他,或者出言不逊,或者另眼相待,他们就可能一蹶不振,或者干脆撕掉那薄薄的尊严面纱而变得玩世不恭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相信、凡事忍耐” 这里不用高深的教育理论,只有心平气和的面对——面对教育琐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理智的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并能自觉的在为班集体的服务之中自我完善,最终会将自身对自尊的渴望,转化成他人的赞许和支持。
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责任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的一种经历,是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的教育行为,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那么教育才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细雨无声,春光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