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暑期营归来,看到了很多营员家长分享欣喜。且不说孩子们坚持自己背背包,显然更具责任感,也不说孩子们的小嘴巴说个不停,讲老师如何好也讲交到了多少好朋友,单单那精心挑选的小礼物就让家长们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
作为辅导老师的我们,也倍感欣慰。之所以安排自由购物这一环节,是为了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交往能力。而实践证明,孩子的情义,远比能力更可贵。尤其是其中一个小女生,给每一位家人都准备了礼物。老师问她,沉吗?她回答。我能背得动。这个孩子是很清楚自己在归程中需要走多久的路的,但是她是笑着说这几个字的。
这,正是加斯顿小学的培养目标。我们愿成为一所有爱的小学校,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懂得爱和被爱。记得在若干年前,我在和家长们谈绘本阅读时,还笑着说到绘本能够帮助我们学会表达爱,读绘本长大的孩子不至于像我,连给媳妇送束花都要鼓足勇气且浑身不自在。爱,是万事万物的能量来源,却也是我们最薄弱的功课。尤其是在当下,高分低能者众,高分寡情、低分寡情者则更多,而这一切的责任都需要我们共同承担。
有这么一件事,是从一位把孩子转到我们学校的妈妈嘴里听来。
她说,自己的外甥在上海某名校上高三,绝对属于学霸型的。但是戴着高度近视镜的他在家庭聚会中沉默寡言,显得格格不入,不会点菜,也不善言谈。有一次,他在家里做实验,就是制作炸药。结果成功地炸黑了一面墙,也让自己差点受伤。家人原以为他是为了学以致用,哪儿想到他淡定地说:“我就是想把学校炸掉,把老师炸死。”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尽管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了硫酸泼熊看到了投毒杀害室友看到了撞人之后又捅八刀……
我宁愿相信这一桩又一桩都只是个案,不是每一个孩子的灵魂都会因家庭教育的扭曲应试教育的压抑而交给了撒旦。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
事实就是,这一切并非偶然,太多的孩子都在成为寡情的人,只是相对于那些轰动事件的主人公而言,程度略轻罢了——但不客气地讲,那只是因为暂时没有被点燃导火索罢了。
咱们不说大学生的集体堕落,不说中学生的彼此敌视——连小学生,也在渐渐失去善良、失去同情心、失去责任感。
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把考上什么学校当成了最大的人生追求——你把你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他不得不接受。于是,他怀着被动的乃至恶劣的情绪去上这样的那样的补习班,去忍受老师这样那样的咆哮和挖苦,去放弃游戏时间和小伙伴的友谊,去牺牲运动时间更损害身体……
等他长大,你抱怨他不做家务,不会心疼人体贴人,甚至不会说话不会谈恋爱——那是你咎由自取!
因为他明日给你的果,是源于你今日种下的因。
亲爱的家长,您到底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句话,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其实,智育不好,未必是次品。但德育不好,必然是危险品。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胜过任何一百分任何第一名任何名校背景任何腰缠万贯。
那才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