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学会与您的学生对话
---班主任札记之五
班主任当的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养成一些家长似的作风。总是爱对学生说“不”“ 错了”“ 要这样”“ 不要那样”“ 这样不好”“这样才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感觉以教师、班主任、家长三重身份的班主任,说这样的话是似乎是理直气壮,而且是心安理得,就应该这样。
孰不知这样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自己一相情愿、主观、单方面的意愿,甚至是命令了。这样做不仅说不清楚问题的来由,还容易把学生搞懵,不知怎么办了,严重些很容易造成和学生的对立情绪。
这种主观意识的自以为是,往往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漠视的习惯上,也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遗风。只要让学生知道这样是对的,那样就不对,不考虑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对,那样不对,只要让学生好好学习,不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这种说话方式的结果导致学生会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请教老师对与错,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而且还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力。
反之,那些不怎么听话的学生,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更会陷入对立情绪的旋涡中,不能领会老师们的正确思想,使得他们朝着反方向发展,最终恶性循环,什么也听不进去。结果丧失了许多大好的学习时间,等长大了用时,才知道班主任老师说的话是正确的。可这时已经晚矣!
做为班主任、教师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想想或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学生会不听我们的,或者闹对立情绪,是不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引起了他们的反感呢?
我们班里的小豪同学,性格很拗、很痞,还有些颓废。平日里目光游离、精神萎靡,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为这些事我没有少用责厉的语气“训”他,且多半都是要求和批评。他也没有少给我顶牛,让我费事。
今天又没有做作业。我照例把他叫大办公室,一改往日严厉、凶狠的语气,和气的对他说:“小豪,你爸什么职业?”“工人!”“工人应做什么?”我接着问道,“干活!”他答道。“那你妈妈呢?”“农民!”“那农民应该做什么呢?”“种地!”“那我是什么职业?”“教师!”“教师应该做什么?”“上课教书!”
“非常正确!那继续我问你,你的职业是什么!”我和颜悦色的问他,小豪想了想,“学生!”“那学生应该做什么呢?”“学习!”“非常好!”我表扬了他的聪明,“那完成作业是不是学习呢?”“是!”“那你应不应该完成你应该做的作业呢?”小豪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应该!”。
我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指指我傍边的桌子,说:“那就去那边把你应该做的事情作完,就象你父母应该做他们应该的工作一样,好吧!不懂不会的题就问问我,我陪着你做作业。”
“好!”他应了一声,拿着作业就去那儿写去了。而且一会儿的工夫就完成了,还主动的拿来让我检查。我细致的看了他的作业,并对他的作业做出了肯定,对他让我检查作业的做法,提出了表扬。临走时,我嘱咐他今后的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不然要耽误新课的进程,他也愉快的接受了。
其实往往事情的处理就是这样,抛弃常规,换一种沟通方式,兴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班主任,只需要耐心的对学生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讲解,我想学生是一定可以接受并按照你的要求去完成的。
所以,对于班主任,科学的与学生的沟通更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