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学”与“玩”的抉择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5-14 10:41:48 作者: rapoo

刚下班进到家属院时,恰碰到老婆在叫儿子回家,但儿子正和一群小朋友在院里热火朝天地玩泥巴,叽叽喳喳笑哈哈地忘我“工作”,不愿意回家。老婆见了我喊我过去,可能想让我帮忙叫儿子吧,因为儿子作业还没写完呢? 但她却没料到我“临阵叛变”,支持儿子玩儿过瘾以后再回家写作业。于是老婆“悻悻而归”,路上嗔怪我放纵儿子,影响了她的“教学计划”。可我却不以为然,向她“诡辩”有的时候玩胜于学,该玩的时候就应该让儿子尽情地玩,说不定收获远大于书本呢? 老婆未置可否,既没肯定我也没否定我,说我就会瞎狡辩。于是两口子乐呵呵地上楼准备晚饭。 其实无所谓谁对谁错,相信每一位家长在孩子的“学”与“玩”取舍中,都会犹豫不决,两头作难。 其实谁不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在无忧无虑的快乐中开心生活。(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耳熟能详的歌曲还在耳边萦绕,已经长大的我们却给了下一代一个不太轻松的童年。幼时很少报班(其实那时也没班可报)的我们却给自己的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外班,还美其名曰是“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成功的明天。 于是乎过多的学习时间肯定过多地挤占了原本属于孩子的玩的时间。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也够配合家长的心意,层出不穷形形色色地各种学习班英语班作文班特长班等等等等会让家长们兴奋的挑花了眼,只恨自己的孩子少或是天太短。仿佛一报班孩子的一只脚便跨进了艺术家舞蹈家科学家钢琴师等等等等的大门。 呜呼我总觉得这不对可我亦不能免俗,从众的心理使我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各种名目的学习班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态),别的孩子都报了我不报便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竟有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浑身不自在愧疚感,似乎有罪于自己的孩子和她的明天。似乎未来的不成功便是今天的不报班所导致。... ...呵呵,有些夸张了。 可我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你不能说它错了。就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无所谓对错,可能是发展的结果。像日益加剧的城中村改造——无数个昔日的村庄短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彻彻底底,不留半点痕迹。新的居民甚至不知道脚下土地的历史,老的回迁户只能在记忆的深处梳理自己逝去村庄的旧貌,咀嚼复咀嚼,图增惆怅。——但最怕的却是远方游子的回归,带着儿时的最温馨记忆千里迢迢的奔赴梦回千次的故乡,但惊现眼前的却是"陌生复陌生,咫尺却天涯"的状况。——“日暮乡关何处时,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信这幅场景会触动每个人最脆弱的神经。 但你不能说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进程是政府的错,总有人站在摩天的新楼里悠然地品茗,俯在窗口远望找不到家的惆怅的游子和城市的车水马龙。所以我也不能说参加学习班就是错,因为总有成功的孩子得益于学习班“修炼”,总有小天才从哪个特长班横空出世,总有一个又一个“朗朗”在刺激着父母的神经。 因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所以中国的父母都更倾向于用各种知识和才艺武装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将来的成功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不惜牺牲孩子玩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以及亲近自然的时间。因为国人更崇尚“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古训。 可能欧美等国家的小孩的幸福指数要远远大于中国小孩,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每种职业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他们推崇“让孩子在玩与游戏中快乐地长大”的朴实的道理。没有那么多的包袱与功利。 所以在“玩”与“学”的抉择中,不分孰对孰错,无所谓谁是谁非,哪一个轻哪一个重。 愿聪明的家长们都能找到二者的平衡点,黄金分割。既让孩子学了,报班了,又没有剥夺原本就属于孩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他(她)们幸福而快乐地生活,长大后的记忆里是孩提时如风的无羁成长和欢声笑语里纯真烂漫的金色童年! 如此最好,善莫大焉! “学”与“玩”的抉择作文 大地为床天为被 白云绿水好风光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