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诗词故事:桃花尽日随流水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5-19 10:39:38 作者: rapoo

诗词故事:桃花尽日随流水

清明假期,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把家里倒腾了一遍,清扫了一番,修剪了花草,改变了屋子里摆放的布局,似乎又回到了很久以前的夏天,暑假里每天清闲的无聊的拖地,整理房间,光着脚在屋里悠闲地游荡。有多久没再那样子消耗时光了?回头看走过的岁月,只见身后脚印成行,已不知归路在何方。

虽刮着清冷的风,还是抽空陪着女儿去公园看了花,女儿要观察各种花儿的结构,也是假期的科学作业。到了那里,才蓦地发现,各种花儿已是相继争相斗艳。女儿在花丛中奔忙,因为与花儿相关的诗词,我们的心也逐渐敏感起来。一阵花香,一片花影,落英缤纷,都会牵动心中的某跟思绪。

假后开学,数学老师请假。一上午连续三节课,干脆奢侈一回吧,我和孩子们就徜徉在桃花诗里,真真切切过了一把桃花的瘾。

《人面桃花》的古筝曲里,我们又回顾了《桃夭》的朴素与热烈,唱起了阿牛的《桃花朵朵开》,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把我们带入了那幅早春的画中,真真切切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孩子们很快找到了诗中的景物,原来每一句里都是一幅春天啊。

当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我很哲理地感慨:“是啊,不要埋怨看不到春天,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宁静,你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我们就诵起了这首——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哪个词语触动了你?”直接寻找诗眼,已成为我们读诗的的方式。

“长恨。”自农历诗词之旅开始,张恒铭这个男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本是喜欢泡在科技书、军事书里的,写的文章条理分明,但缺乏有意境的文字,现在的文字也感觉柔软多了。他很快便找到了这个触动人心的词语。

“何谓长恨?”我追问。

“应该是诗人有些遗憾或者追悔不已的意思吧?”他不确定地回答。

”当我们走了一段岁月,回首往事的时候,你是否有过对自己的曾经荒废时光的行为而觉得遗憾么?”我轻轻地问孩子们。

只见多数的孩子一脸的茫然。

或者,只有经历之后,才会懂得。长恨,这个词里包含着太多的滋味。他们需要懂得的,应该是对世间万物的欣赏和珍爱吧,无论是绚烂,还是平淡,那就走近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读着,又回忆起去秋成都学习是天天进过的浣花溪公园了,就在杜甫草堂的附近,记得一路的路上都有杜甫在成都时期创作的诗词,就在地上,隔几步路,便有一石板,行草书写。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共六首,最熟悉的应该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诗句了。只是读着“春光懒困倚微风”时,想起这个忧国忧民的老人,竟也有如此闲适的时候,眼睛竟有些发酸。

齐读,无精打采,似乎也是春光懒困倚微风?深红浅红的一簇簇桃花,打不动孩子们的心么?

“老师,很熟悉的感觉,又是‘桃花一簇开无主’。让我想起了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了。”姚金哲不待我问便谈起了自己的感觉。

“熟悉的感觉,都是无主的花,可是,给你的感觉一样么?”我再追问。

“不一样。”姚金哲脸上显出了疑惑的神情。“读陆游的梅花,一读到‘寂寞开无主’就觉得那株梅花很孤单,心里就有种很想哭的感觉。可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却让我觉得很美,很快乐。”

有孩子点头附和。

“是么?同样的开无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我想,这虽然是无主的桃花,但深红浅红的各种颜色的桃花,使得我们心情舒畅了。”赵昕说。

“是啊,无论深红浅红的桃花,开在春日,每一朵背后应该都是春天吧?”。我接着念道,“可爱深红爱浅红?你们58个孩子,我更爱谁一些?住在童话城堡里的王可?多愁善感的党曼?需要自制力的李毅林?......”被我点到名字的孩子,悄悄地趴在桌子上,羞红了脸。

“我想,我爱你们当中的每一个吧。无论是深红还是浅红,因为你们都是丁香班的孩子们哪!”

再读,声音里便充满了快乐与幸福。然而,春天总是会过去的啊,明年的春天再来时,你们还会记得我们此时读过的诗句么?还会记得你们此刻美丽如花么?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何处去,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增添了一分惆怅,因此,写下了此诗。”我悠悠讲述着诗的背景。

“可是老师,他没见到这位美丽的姑娘,心情应该很悲伤,诗里却说‘桃花依旧笑春风’。”党曼提出了疑问。

“是桃花笑对着春风,桃花怎么知道人心里的痛苦呢?”赵昕反问道。

“说不清,作者这样写,总是给人更加失落悲伤的感觉。”王可接着说。

是啊,桃花依旧笑春风,它怎会懂得人心中的思念呢?无尽的思念,在桃花笑对春风的衬托下,更显得惆怅与忧伤。

李白,却可以做的更加潇洒。花落了,落在水里,在他的眼里,不是忧伤,而是一种旷达。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一切与我何干?我沉浸在我自己的世界里,别有天地非人间。你们感觉得到李白的这种潇洒旷达么?在你受到挫折的时候,你能够像李白那样潇洒面对,超越自我么?

春天会过去,桃花随风飘逝,顺水而下,随着流水,到了那里呢?让我们到张旭的《桃花溪》里去看看吧。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随着我的叙述,ppt上,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孩子们啊地感叹起来,如诗如画之境啊。真的有这人间仙境么?

那么,趁着兴致,就读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吧。

我读了一遍,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孩子们听得很入神。读完一遍,我问:“你听懂了什么?”

“我知道有个渔夫,他不小心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那是先秦人们躲避战乱的地方。他离开后,告诉外面的人,大家去找,也一直未找到。后来又有一个高人去找,直到病死,还是没找到,以后就没有人再去找了。”张恒铭颇感兴趣。

“我想,这个地方或许本来就不存在吧?是不是就是作者自己想象出的人间仙境?”赵昕听了一遍,就达到这样的思考境界,真是不简单。

“是不是当时的世界到处充满着战争,大家就想要找到一个和平的地方生活呢?”王可显然受正在学的“战争与和平”单元的课文影响了,不过也有道理。

没打算让孩子们读这篇文章,只是想让他们初步感知一下,以后,慢慢大些,或带着他们走近陶渊明的专题,去深入地体会其中的含义。

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只是点头,之后说:“桃花源,成为了中国文人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就像我们每个人,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跨越自身带来的障碍,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心中建造一个足够大的宫殿,那里面装满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梦想与力量,是你得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你的心中,会拥有这样的一个宫殿么?”

孩子们似乎有些茫然,也有孩子显得若有所思。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平日里也经常的提及的。在我们读《绿野仙踪》的时候,我们不是一直在追问,我们是否能够像多萝西一样走在一条寻找自我、寻找梦想的道路上?当我们沉浸在书中,沉浸在日记里,沉浸在艺术中的时候,我们不是也很怡然自乐?不是也如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点头。

我知道,随着岁月流逝,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这些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不知不觉,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桃花诗也逐渐被我们镌刻在记忆里。又一番旅程,结束了,随后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我们的眼睛得不到喘息,但我们的心,却因为诗词的浸泡,渐渐敏锐,渐渐柔软,诗词渐渐的驯养了我们。(2013.4.10)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