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带学生杀个回马枪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5-21 10:39:43 作者: rapoo

带学生杀个回马枪

-------《鱼游到了纸上》课后练笔反思

泉水叮咚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后有这样一个练笔作业:“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我想编者的目的无非是想引导学生结合课文6、7、8三个自然段和插图,发挥想象,围绕着聋哑青年作画的高度专注和画技的高超,把老人、青年、小孩是如何赞叹和议论的这一场景写具体。应该是对文章的补白。这样的补白,一则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则进行写作训练,融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于一体,也正好与本单元的人物描写训练相吻合,这真是一举两得。

顺着这样的思路完成教学,学生的练笔不乏精彩之作:

片段一:一位戴眼镜的老爷爷慈祥地说:“啊,这位青年画的鱼都可以和缸里的鱼比美了!”“呀!真漂亮!!”一位年轻人啧啧称赞。“哦,这个叔叔变了魔术,把金鱼移到纸上来了!”一个椽子衬衫的小男孩眨巴着大眼睛。‘是啊,这鱼真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一位面带微笑的阿姨也凑过来。大家指手画脚地议论纷纷,时不时发出一声声羡慕的惊叹。而那位专心致志的青年去没有任何反应,他已经物我两忘了。

片段二:“哇!这个叔叔画的金鱼太逼真啦!简直跟鱼缸里的金鱼一模一样,栩栩如生。”一个小男孩惊奇地说道。”“这个青年还真了不起,竟然把金鱼画得如此漂亮传神,不简单啊!”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大爷发出啧啧称赞。旁边一个刚从茶馆喝完茶出来的小伙子听见围观的人这样称赞,立刻跳起眉毛,瞪大了眼睛,不服气地喊道:‘让开,让开,我倒要看看他画的是个什么样!’围观的人立刻闪出一条道,小伙子走到青年身旁,一看,便立马收起刚才那副傲气,拍着胸脯说:“我学画鱼三四年,至今也画不出如此想象,佩服!”可青年没有任何反应,仍旧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

片段三:“这鱼画得真像,跟鱼缸里的一模一样。”一位架着眼睛、手拄拐杖的老者发出啧啧称赞。“咦?好奇怪呀?”一位身穿紫色衬衫的小男孩对身旁的一位年轻女子说,“妈妈,你看!一条鱼在跳舞,一条小鱼在吐泡泡,一条小鱼在挥手……太可爱了!”

课堂上孩子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欣赏着、陶醉着自己的杰作。突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关建刚老师对课文“补白”的质疑,一定要带学生杀个回马枪:回到文本的表达上来,想想作者为什么不写呀?是呀,一定要再次回到课文的表达上来!我重新组织教学:“同学们的练笔写得生动形象,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么精彩的一个细节,作者为什么不写呢?是作者的疏忽失误呢?还是另有其因?”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是呀,这个问题从没思考过。片刻的沉默之后,有个别孩子们举起了小手。

生1:“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重点是写聋哑青年看鱼、画鱼达到忘我的境界,最终把鱼画得栩栩如生的事,而旁观者的议论不是重点,没必要写得那么详细。”

生2:“我同意他的说法。写旁观者的议论、赞叹是侧面描写,从侧面描写了聋哑青年的画技高超。不能喧宾夺主,把侧面描写写得那么详细。”

生3:“我觉得文中小姑娘的称赞:“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是对青年的最好赞赏,不可能把所有人的赞赏都写出来,那样太罗嗦。”

……

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之后,我总结道:“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课文描写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画技高超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式。写小姑娘和人们的议论是侧面描写,有烘托作用。在文中,作者在侧面描写中,还做到了点面结合,小姑娘的话语是‘点’,人们的议论是‘面’。对于‘面’的描写,作者一笔带过:‘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就够了,至于怎么赞叹的、议论的不写,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如果再详写就叫‘画蛇添足’。看来这不是作者的疏忽,是作者对材料的‘精心取舍 ’。今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哟!”

水到渠成,又是一次作文指导!我暗自庆幸,幸亏我带着学生“杀了个回马枪”,在追问思考中,学生感悟到作者在语言表达和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匠心独运。否则岂不有点本末倒置?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为什么会疏忽了重要的“回马枪”?再次打开关建刚老师的书:“阅读教学过于纠缠文本内容的理解,缺少对文本表达形式上的追问。”一行字跃入眼帘。是啊,仍然是传统的“阅读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呀!“一旦阅读教学有了如此的追问,一旦阅读教学有了“写作意识”的关照,步入指向“写作“的阅读的脚步声就临近了…… ”我读着、思考着,转变观念谈起来容易,在实践中落实起来并不轻松。但坚信,只要努力,就有转变,就有收获!

打开课本,让我们重新审视教材————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