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2015》有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5-25 10:37:27 作者: rapoo

读《2015<地平线报告>》有感

2015《地平线报告》是技术展望,更是对教育的梳理与展望,整个报告里面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方面:学与教变革、个性化学习和思维训练、教师发展与开放资源。

全世界都在发生这种转变,即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已然从一个知识内容的消费者向内容的创造者转变。学生在探索一个学科时,不再只是消费现有的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创造来学习,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教师也在不断变成创造者。

这让我想到,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青春季》这个节目。节目中四名学生青春亮丽,多才多艺,他们用自己的异国经历诠释了不一样的青春。从此节目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留下了许多教育之思。

首先让我们深思一个问题:学生为何学?节目中一个叫于震京的孩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他回忆与澳洲导演沟通的经历时,说出他被选上的原因是他的真实、不做作,不刻意为选拔准备什么,而只是抱着体验异国生活的纯粹想法。

想想我们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总在追求完美,希望学生成为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人。由于过度在意结果的呈现,而忽略了过程的真实。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是展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刻意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学校的教育工作,更看重的是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体验的机会。学生为何而学,学生到底需要学什么?我觉得学校教育的价值,应在于能否为学生未来成长做好引导,让其成为真正有社会价值的人。

其次又引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课程怎么选? 在澳洲学校学习过的于震京,就深刻的感受到澳洲轻松、开放的课程形式。他说:“在澳洲学校,我有更多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地理课竟然是用野外任务探究的形式上课!”于震京来自八一学校,他们学校就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同时还让学生学会选择。他们依托课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军魂铸人、学科育人、生态立人”的办学特色,重新梳理建构适合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新三级课程体系,即基础型、拓展型和学术型。

基础型,就是把高考中的必修、必选模块作为课程基础,是高中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基础性课程。拓展型,主要是把国家课程中除必修、必选外的任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作为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整合一套适合学生专业基础或者专业兴趣的体验式课程。这些课程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向,增加学生对多元文化、历史人文、国际化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视野。

这样的纷繁复杂的课程,学生一定有更好的发展吗?我觉得不管怎样的教学模式,要想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还得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知道怎么去学了,老师应该教什么?知识还是生活。节目中提到,在北京体验学习生活的澳洲女孩,面对教师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受着语言不通的煎熬,一脸茫然,而同教室的小伙伴们,一脸淡定、奋笔疾书。而正在澳洲拍摄的于震京,在体验室外的课程,打捞水中生物,进行观察体验。于震京所面临的障碍主要是学科性强的语言障碍,但澳洲女孩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障碍,还有知识内容难度、深度的障碍。于震京与澳洲女孩儿所经历的,正是中西方教育对撞的一个缩影。

国内的基础教育给予了学生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但也有一些问题不可回避:学生所学的知识会运用吗?他们能将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吗?

改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开发新的课程,满足学生需求。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生活场,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