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盘古开天地》教案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5-29 10:39:00 作者: rapoo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神话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神话故事,就是要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同时,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润。本课教学力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想象画面,并通过朗读表现画面,把画面读得“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神话的魅力,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化为汩汩流淌的文化血液,进入学生的肌体,滋养他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古老的神话,相信下面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你们一定熟悉,让我们大声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吧!(多媒体显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孙悟空大闹天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正确。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将容易读错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一侧。

认读黑板上的词语,抽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抓住文章中心句,理清课文条理。

教师:会读书的人能将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读成一句话。你认为这篇课文可以用书上的那句话来概括?(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出示句子,找出句子的关键词。理解“创造”一词的含义。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地的。

四、学习课文2-4自然段,感悟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领悟读书方法。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在脑子里“过动画”。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运用同样的方法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比赛读。

2、读悟结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以下两个句子的那个好,好在哪里:

(1)盘古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2)盘古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第二句话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盘古当时用力的样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说说盘古一把利斧劈开天地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开天辟地)将这一成语积累到课本第二自然段旁边。

读句子,感受句子中存在的三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男女生对读、带动作读句子,感受天地分开时的神奇场景。

3、以读代讲,学习第三自然段。

观察图画,想象由此又联想到了关于( )天( )地的另一个什么成语?

看画面想象练读:就这样,1年过去了,天每天( ),地每天( ),盘古也随着( )。100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自读第四自然段,想想如果把它也读成一句话,应该是哪一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变化)

这一自然段为我们描述了盘古化作天地以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精彩而神奇的画面。练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争取把画面读得“动”起来。

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感受风和云的流动、雷声的巨大、大地的辽阔、江河的奔腾和雨露的晶莹……

五、回归全文,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课下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的时候尽量用上书上的好词好句,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讲下来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创造”!

继续搜集其他的故事读一读,感受神话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