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质量分析报告 (2007—2008学年度下期)

本学期初,我认真制定了评价方案,把评价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学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学期末,对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实行等级评定法:优秀、良好、达标。评价形式结合平时和期末,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能真实评价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互评时,同学们帮助他们指出不足,老师再进行综合性的总评,学生评价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评价时间:2008年2月18日 至2008年6月13日 。
二、评价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三、评价内容:
(一)、过程评价(70%)
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评价,每节课教师对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口头评价,表扬并奖励小印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方法是:开学时请学生画一张表格,表头上画五种简单的图,分别代表五方面的评价内容。这张表粘在书上,被老师表扬过和参与表演、演奏、积极发言的孩子,都在下课时排着队让老师在相应的表头下面盖上小印章。
1、“小红花”—学习态度:能安静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遵守纪律。
2、“小耳机”--我会聆听:能认真聆听音乐,合理地想象。
能认真听同学发言。
3、“小蝴蝶”--我会表演:能大胆准确演唱歌曲,加上表演动作。
4、“小吉他”--我会演奏:聆听或演唱时能用乐器演奏并合上音乐。
5、“小电脑”--我会动脑: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聆听或演唱时创编简单动作。
能为有的歌曲编配适当的歌词。
表格如下:

(二)、终结性评价(30%)
主要是音乐会的形式,音乐节目分组合表演和个人才艺表演。组合表演由学生自由组合为一个小组,从学过的20首歌曲中选一首进行背唱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律动表演,要求跟磁带伴奏。教师和学生根据学生对歌曲掌握的情况、表现效果进行评价。
1、演唱:眼睛大胆看着大家,声音明亮清楚,演唱有表情,编排律动适合歌曲的表演,或者有创意。
2、台风:上下场有序,组员排练认真,配合默其。
3、聆听:通过聆听台上同学的表演,能被音乐感染,并随之做出体态反应,作为小观众有礼貌。
四、呈现方式:
以下是学生评价报告手册中音乐表格:
我 会 聆 听
我 会 表 演
我 会 演 奏
我 会 动 脑
小朋友
眼中的我




我眼中
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