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书虫的漫漫路……
说起我的这班孩子,从他们踏进我校的那一天起,我就引导他们读书:跟他们讲读书的好处;偶尔也给他们读读儿歌、故事;开家长会时,我也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家长大讲读书的好处,给他们推荐我认为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每学期都和办公室的同事一起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的阅读卡……如此种种,收效还是蛮大的。现在,很多孩子都爱上了阅读,有些孩子的家长反映,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一拿到一本新书,非得一口气阅读完才肯罢休。学校里,我也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下课了还拿着书看,都是我撵着才走出教室。尽管如此,但依然有一小部分孩子不喜欢读书,总把读书看作一种任务,当作一种负担。我也不禁为这部分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而担心,为自己的做法而质疑。
暑假里,我偶然间买到了《朗读手册》一书,书中介绍要想让孩子喜爱阅读,不妨从给孩子读故事开始。当时我想,学生都已经上三年级了,都认了将近2000个汉字了,还用我给他读故事吗?再说了,班里有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很强,阅读速度很快,我在班里读故事,会不会影响他们静心阅读呢?但是,为了那些阅读困难的孩子,我只有一试,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听我读故事,有好多孩子还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说起我的招数,也很简单:
招数一:读给你听
记得本学期我给孩子读故事的第一天,那天我到教室后,就举着一本书试探地问孩子们:
“我这儿有一本故事书—《三个吃冰淇淋大王》,大家喜欢听吗?”
也许是故事书的名字吸引了他们,也许好长时间不听我读故事了,听了我的询问,孩子们顿时安静了下来,然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
“好,那我就给大家读一篇。”
就这样,预备前的十几分钟就在故事中静静地度过了。
第二天下午到校后,还没等我说讲故事,有几个孩子就端坐在座位上,笑着看着我,说:“赵老师,讲故事吧!”
“还想听呀?好吧,我就再讲一篇。你们听,这本书中有这些故事……你们喜欢听哪一篇呢?”
“毛毛和大鬼!”有孩子高叫道。
“对,毛毛和大鬼!”其他的孩子应声道。
“好,就讲这个。”于是,我翻到这个故事,讲了起来……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很喜欢这个故事。
只要他们喜欢,我就讲,直到他们不需要为止!
招数二:借给你看
就这样,一连几天,天天如此。有一天,我讲完故事要回办公室时,王世豪问我:“赵老师,我能不能借借你的这本书呢?”
借我的书?这可是我期盼多日的效果了。从给他们读书的第一天起,我就想使用“阅读期待”这一招了,总算等来了时机:“行啊!但是你不能给我看坏了,另外我只给你三天时间,行不行?”
“行!”他爽快地回答道,然后拿着书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旁边引来的是一片羡慕的眼光,有几个孩子还一直跟着他,要求一同看呢!
还没到三天,王乘龙就提前预约了:“赵老师,等王世豪看完了,我能不能看看?”
“当然。”听到我的允诺,虽然他没有拿到书,但依然很高兴。
后来,不知不觉,我的这本书就悄悄在学生中间传开了,没有请示,只有他们之间的提前预约。三个多星期后的一天,我问:“这本书都谁看完了?”
哇噻!足足有十几个人呢!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
招数三:还借?那可不行!
又一个读书日,我给孩子们读彩乌鸦系列的《我
“不行!”我微微一笑。
“为什么?”
“不为什么。”我笑着耸了耸肩。
“那我让我妈买一本。”
“这我不管。”
“我也让妈妈买一本。”
“老师,你的这本书是在哪里买的?”
“我知道,是在当当网买的。上次开家长会时,赵老师给家长说了。我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王语洋主动给同学介绍了起来。
第二天,我就看见有几个孩子拿来了这本书。原来上次家长会后就有家长买了,只是孩子没有阅读,这次他们可是真正阅读了。看,有这本书的孩子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个阅读圈,他们读着,笑着,谈论着。没有这本书的孩子见不得我把书放在讲台上,只要我一不留神,他们就挤在讲台前翻看着,那个专注劲儿,就甭提了!
现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是每天一个新变化。今天早上我还没走进教室,就听见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要知道,往日可都是我到了教室,一遍又一遍地提示他们要出声读,这样,才有零零星星的几个孩子给我面子。而今,呈现在我面前的却是每个孩子都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朗读,当然,依然有极个别孩子由于没有说话的伙伴儿,而只好象征性地看书。
怎样使每一个孩子都变成书虫,是我继续探寻下去的路……
【给您说说这次我为什么没有借书给他们看的原因。我总以为,让孩子一味地等着看我的书,不如激发他们尽快主动获取阅读的快乐。我们都知道,越是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就会倍加珍惜。读书也是如此,我越是不借给他们,就亦会增加他们对这本书的向往。一旦有了这本书,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这时的读,我想,肯定没有了强制,没有了枯燥,没有了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