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求真语文 落实双基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6-14 10:40:05 作者: rapoo

求真语文 落实双基

---魅力课堂展示后的几点反思

历时一个月的魅力课堂展示活动已落下帷幕。展示课中老师们本色的彰显、情智的交融、诗意的精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仍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小语界的泰斗于永正大师曾说过:开语文这门课,应该着眼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门工具。语言是基础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小语教学要给孩子什么?第一是识字、写字,第二是要让学生会读书,第三是作文教学。书读多了,读懂了,人文性是跑不了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还是双基的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教学,也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培养。现在我们常说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反思我们的课堂,老师们已把对这些语文知识点的把握、语文能力的培养渗透进自己的课堂,但是还不够扎实。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精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这是一种常规目标。虽然低段以识字为主,中高段逐渐加重阅读理解的砝码,但中、高段还应注重字、词的积累。尤其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多音字、形近字的混淆也多了一分可能,因此在目标制订中应确保生字、新词的学习、巩固。另外,通过字典、拼音等工具的不断使用,逐渐培养一种常规的语文学习习惯。中高段的常规目标时常遭受冷遇,读一读、抄一抄、默一默就过去了。

  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意识地从落实双基去考虑。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弄清教什么,也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这里说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不是指教学参考书中的条条款款,需要教师对一篇课文的特点,做深入的理解,对一组教材做周密的考虑,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将字词句段篇,内容与方法,习惯与兴趣,情感与态度等目标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个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促成总目标的达成。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弄清楚课文在内容、表达方面的特点,要弄清楚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哪些字,学会哪些字和词,要弄清楚学生经过怎样的过程,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最终弄清楚理解、感悟什么(思想内容),学习、领悟什么(表达方法),掌握、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的基础上确定。

  二、课堂教学的几多和几少

  1、生字训练朗读多,方法少。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教学的一个重点。老师们都在努力钻研,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来使学生识记更多的生字,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好多老师通过儿歌记忆、形近对比、游戏猜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但也有个别的课堂缺乏方法的引领,在多媒体上呈现所需认识的生字,学生练习个人读、集体读就过了。学生究竟是否都认识了,听课时发现有的学生对易错字从开始读就错,到下课时还读错。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的生字识字教学中,更是如同嚼蜡,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因为针对课文中的生字,基本是低年级学的二类字,到高年级变成了一类字,对于这些生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真正写起来,却不是这出错了,就是那一块少写了。普遍感觉随文识字比较少。

  2、课文分析多,领悟技巧少。

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就是对课文的繁琐分析多,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感悟文章的语言技巧少。学生读书的时候容易浮在表面,多注意内容情节,不大注意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老师要多给他们以指导。包括在学习方法上多做提示帮助,如,要求他们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留心好词佳句,注意了解写作特点等。还可以结合一些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习作练笔,写短文或片断,通过应用实践增强阅读效果和提高表达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始终都应重视读写教学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经验,领略到前人磨练出来的思想作风和形成规律的思维方法,真正学习到前人久经锤炼的语言精华和富有魅力的表达技巧,这不仅有益于知识的扩充和读书能力的增强,也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充实人文涵养。

我们都知道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学习谴词造句的例子,也是学习布局谋篇的例子,里面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链接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例如在《全神贯注》一课中,第二小节描写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语句,是学生学习语言非常好的实例,所以,课堂上的语言训练重点就应放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尝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说几句话上。课堂上老师不妨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想一想,作者是抓住了什么把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样子描绘得如此惟妙惟肖的,了解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通过对第二小节的有效品读,学生已基本将文中描写罗丹的语句通过读、品、感情朗读、背诵这一环节,已经能很好地积累起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当老师创设了“说说平时自己有没有全神贯注的经历”这一与文本主旨相一致的情境后,为学生提供现实的话题、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将学习文本时吸收、内化的规范语言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灵活地运用课文里的有关语句描述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展开合理的联想使表达更为形象、生动。  

  3、关注个体多,面向全体少。

具体表现在有个别的课堂,老师提问学生比较集中在几个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一节课发言次数达到五六次。这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可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大概是不少人的通病,包括我自己,公开课上精神一紧张,眼睛里看到的都使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

  4、问问读读多,积累背诵少。

一个人语文运用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脑中储存信息量的多少。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运用语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断储存,不断积累,再融会贯通,才能较好运用语文。而背诵就是积累的重要方式。我们有很多课文很多段落要求学生背诵,我们课堂上为了赶节奏,赶时间,往往把背诵的任务留在课下。其实,课堂上,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以背促读。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达到“熟读成诵”,就能更好领悟文章的意蕴,因为,有些文章只有反复阅读,咀嚼,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是让学生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阅读,学生往往是很难领悟文章的意蕴。如果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而背,即使对一些含蓄隽永的文章一时难以领悟,但只要能记住,随着时间推移,阅历的加深,也会逐渐领悟文中的趣味。可采取帮学生理线索、确立关键词的方法,使学生背得事半功倍。高效轻松地指导学生背诵。在让学生背诵时,也可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5、教学手段先进多,传统少。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综合于一体,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所以,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我们的课堂尤其使公开课上渐渐被遗忘。听写生字,让学生互相检查一下,制作字卡,其实最笨的往往是罪有效的,传统的与先进的相结合,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