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首先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下: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应该养成那些良好的习惯以及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我们说一下什么是习惯。
《现代汉语词典》给“习惯”是这样注释的:“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习惯有两个特点:一是“长时间逐渐养成”,一是“一时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凡是习惯总是逐渐养成的,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就不好改变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要想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这种习惯一但养成,就会附着到我们的行为、思想之中,不容易改变。可见要想具备好的习惯,其关键在于“养成”。
那么为什么要养成好的习惯呢?
首先我们清楚习惯有好坏之分。凡是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都有好处的习惯那就是好习惯,就应该养成。反之就是不良习惯或者说坏习惯。从这个区分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的标准上我们可以得出,好的习惯是有益的,是有好处的。“君子取利而不取弊”,当然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们现在的家长无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甚至是还在母亲怀孕之时,就开始胎教了。但我们往往注意的是孩子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比如说有些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艺术班,就拿我们在座的各位来说,你们当中很多想方设法也要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来,其目的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接收到更好的教育吗?但是我们可能很少注意到孩子习惯的养成教育。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某一领域有突出座位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某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举两个例子: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2岁丧父,母亲也改了嫁。为了学习,他北上书籍,独个儿跑到南都,进了著名的南都学社,同学中有人看到范仲淹每天只吃两顿粥而又极力勤奋好学,很感动,送了一些吃的东西给范仲淹。但过了几天,发现送去的东西原封未动,有的即开始腐烂了。同学感到很惊讶和不解,便问是什么原因。范仲淹回答说:“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好意,因为我吃粥几经很久,习惯了。现在突然享受这么好的东西,以后我还能吃的下稀饭吗?”范仲淹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勤奋苦学,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政治上也留下卓著的成绩。
前苏联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一段放荡生活。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贪玩、赌博。但不久,他就醒悟,对自己表示十二分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真不是人。她又把错误的原因,详细寻找出来,写在日记本上,共8点:⑴缺乏刚毅力;⑵自己欺骗自己;⑶有少年轻浮之风;⑷不谦逊;⑸脾气太燥;⑹生活太放纵;⑺模仿性太强;⑻缺乏反省。这一次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的身上,他决心结束以前的生活,改掉不良的习惯。于是跟他的哥哥尼古拉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队里当一个下级军官,并迈上了文学创作。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习惯,那么它就不会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菩德吉说过这样一句话:“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美德。它不仅可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人们走向成功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弗兰西斯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美好的习惯”。所以说,要想让你的孩子成龙成凤,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是不行的。
再回到我们孩子身上来,如果哪些家长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凡是学习好的优秀学生,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书写工整;做什么事都很认真负责、有头有尾;书桌收拾得很整齐,从不乱放;很守时,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尊敬师长,待人友善;思维活跃,积极观察,认真思考等待方面。有家长可能要问,这些都是属于习惯吗?是的,任何品质的形成,都是习惯。有些家长在
那么好的习惯该如何养成呢?我想我们的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首先要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去做,而是不知道去做。要想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首先我们得有这种意识,因为只有如此,你才能够时时地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当你有了这种意识的时候,就会从细节上,比如说孩子的吃、穿、行动、说话等等方面来关注孩子。举个例子,有这样的学生,干什么事都很慢,走路也慢、说话也慢,早上起床也慢,睡觉脱衣服也慢,吃饭也慢,那么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呢?也慢。课前准备慢,课堂行动慢、作业写得慢、交作业也慢。凡事慢三分,他学习能行吗?肯定不行,因为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这就需要家长从平时一点一滴的来纠正。无论做什么事都快起来,否则不行。但是我们的家长首先要意识到这些问题,否则,你再急,他不急,没用。
二 从细节上关注孩子。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是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供给你吃、供给你穿、没钱给钱,要什么买什么,你呢,把学习给我搞好,考不好我就吵。这不叫教育孩子,只能说在“养”孩子。我们要细心,要善于观察孩子,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特别要留意孩子的精神需求。这一点很重要好。我们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是不善于交流的,这也许跟我们过去的传统有一定关系,家长必须有权威,孩子在家长面前就要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但是从现在来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首先家长要主动和孩子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孩子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世界、性格趋向或者他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情况。
三 发现问题要及时并经常性地督促其改正更,要做到一直坚持。其实每个人都有习惯养成。当好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时候,那么他肯定有个不好的习惯已经养成,所以说养成好的习惯,往往要克服不好的习惯,一旦把不良的习惯克服了,那么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但是,我们刚才说了,那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我们的家长要向然你的孩子培养起来良好的习惯,你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比,来个“八年抗战”,用你的坚持来帮助孩子坚持下来,直到好的习惯的养成。比如说,孩子都爱睡懒觉,有时候我们大人也是这样。但是我们都知道早睡早起好,如果你能坚持住你每天早上五点钟把孩子叫起,或锻炼身体或惊醒早读,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什么天气,你的孩子肯定会很勤奋,什么事上都不会懒惰。关键在于坚持。
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