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衣衫褴褛,饥肠辘辘,装备简陋,为了自己的梦想,徒步行军两万五千里。就是这么一支队伍,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支队伍,叫做红军,这条征程,叫做长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王树增先生所著的《长征》。翻开红色的封面,仅仅读了一个章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长征路上的故事,曲折,坎坷,危机四伏,又感人肺腑。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迂回转战的面积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那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相等。这些已经够令人震惊了,可重要的是,在这千山万水中跋涉的红军始终面临着数十倍敌人的围追堵截,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没有良好的装备,没有饱暖的衣食,有的只是无休止的战斗、牺牲。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还是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这是何等的令人敬畏!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短短的一年,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倒下了十几万个红军战士。他们都很年轻,干部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士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他们都很勇敢,手里拿着自制的步枪手榴弹,挥舞着大刀,腰里还别着原始的梭镖,能在数天不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冲向手握机关枪的敌人。一批倒下了,又一批冲上来。装备了飞机大炮的敌人竟然为之胆寒。这是何等的英勇豪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参加长征的人各有不同,有农民、工人、诗人、作家、学生、革命家,他们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创建那个世间还不存在的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拿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是一根木棍,追随红旗一路前行。因为他们坚信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他们梦想的中国。一路上,饥饿,疾病,困境,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什么能动摇他们的决心。这是何等的坚定不移!
读完《长征》,我思绪万千,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有自豪,有感激,有敬佩,更多的是自己的反思。
红军战士虽然吃不饱,穿不暖,睡不了一个安稳觉,但他们的精神一直是昂扬向上的,他们一切的行动都是为了那个理想,追随理想,至死不渝,而他们中有多少人见证了理想的实现呢?有多少人享受了美好安逸的生活呢?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些正享受着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的现代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接过革命先辈的旗帜,把梦想的大旗挥动起来,屹立不倒。所以,当你见到有人为了蝇头小利造假骗人时,请你拆穿他的把戏;当你见到有人把手伸进别人的口袋时,请你挺身而出阻止他;当你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请你伸出援助之手,扶他一把……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职责更是重要。祖国的下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不知人间疾苦,不懂人情世故。有些孩子的感情居然都麻木了,他们对父母的辛苦视而不见,不能做到尊老爱幼,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满心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得失。身为老师的我们,责任重大。如何把学生教育成有责任心、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我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现在的我教育学生的耐心还够吗?战胜困难的恒心还强吗?事业上的理想还有吗?和长征途中的红军相比,我差得太远了。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精神,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丰硕的成果。我们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还是孩子眼中的一面镜子,更应该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做表率。
教育事业的道路,就是“新长征之路”,让我们高举理想的旗帜,踏上征途,把长征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梦想,奋斗!此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名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