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班家长如期举行了第一次沙龙活动。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话题是在家长中搜集的,其中大部分家长提到了孩子不会自主学习,不能自觉的去完成一些任务,离不开家长的督促。既然家长们都这么关注这件事,大家讨论讨论也一定会有收获。主持人杨天乐的妈妈天做了很多准备。因为我们学校下午在开运动会,我一直在忙着。家长们自己布置了会场,自己开始了交流。
家长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问题,有些观点非常好。比如:
*学习并不是做两道题写两篇作文,学骑自行车也是学习。
*当发现孩子有兴趣的时候要大力夸大宣传,让孩子的兴趣持续时间更长一些。
*告诉身边的人孩子的特长和取得的成绩,让孩子感觉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很多人在关注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取得的成绩。
在席间,我听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孩子的爸爸讲到了让孩子学特长,进过多方考察决定让孩子学钢琴。这一学就是五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每天都得督促孩子练琴,为了练琴生了不少气。孩子总是不能自觉的弹琴。经过五年的时间爸爸发现,孩子是真的不喜欢弹琴,于是决定放弃。不再督促孩子练琴了。孩子是真的不喜欢弹琴,以后再也不碰钢琴了。用了五年的时间发现家长为孩子选了一项她最不喜欢的特长。我刚刚开始为他感到难过的时候,这位爸爸说:“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钢琴。”哈,这竟然是督促孩子学习的一个最大副产品。
想想我们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特长的时候,很多都是自己学会了孩子仍然学不会。包括英语和奥数。好多家长自己都变成了英语和奥数高手,孩子变化不大。是孩子不会学习吗?我们在指责孩子不自觉学习的时候,对自觉的期待是多高呢?到底是孩子焦虑静不下心来还是家长在焦虑呢或者是整个社会太浮躁呢。
我建议爸爸多带带孩子,爸爸相对没有妈妈那么细腻,要求也不会那么琐碎。如果家长能把握规则的尺度,给孩子空间,孩子在自主方面可能会成长的快一些。
工作坊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一些知识,而在于在交流中增强做家长的自信心。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成长。我们可以一起来见证做家长的成长。家长成长了孩子一定会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