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离是家长和子女相处的一种好方法
家长和孩子过于亲密,关注孩子的时间太多,我们会觉得我们在孩子面前没有威力,会发现孩子很多时候和我们相反的意见很多,孩子溺着我们不愿意听家长的话;但是和孩子过于疏远,当我们大多数时候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出现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又不太亲密,显得有些生疏,看到其他的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我们会很又会羡慕的不得了。
我想:作为一名家长,其实我们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名家长,同时另外一种身份又是一名教育者。我们身兼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责任,很多时候处理问题的分寸并不是特别容易掌握。曾经的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在迷茫,但同时我也在摸索,到底该怎么做?到底该怎样才能把这两种角色合二为一?慢慢地,我发现,和孩子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是最恰当的一种教育方法。
关注孩子,但是不要太时刻,不要把我们的关心让孩子感觉到过分的“爱”环绕的浓度很高很高,让孩子时刻限于这种被看到的过分的关心之中,孩子会有一种压抑紧张的心理。她(他)会认为:自己的空间在哪里?那么,适时给孩子放松,适时给自己放松,对给予孩子的爱少那么一点点。给孩子一点独立的空间,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孩子会感到呼吸更顺畅,会感到有一点自由和放松。她会感到自己是独立的,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孩子会在这种自由的爱中成长的很健康。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思考。我想:冰心老人家所说的,让孩子像野草一样生长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我们可以站在远处静静地欣赏我们的孩子,为她(他)喝彩,为她(他)加油,为她(他)指引。
如果家长的身份过于向“教师”倾斜,我们会发现孩子和我们的共同语太少,孩子太多的心事我们无法介入,我们和孩子隔得距离好像很远很远,过去的我不小心就曾经陷入了这样一种误区。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很远很远,生疏了许多,于是我在积极地进行调整,我意识到不能“离”得太远太远,于是我在努力地靠近孩子。静心地听她的烦恼,精心地允许她出错。我深深地意识到:孩子只是一个孩子,自己为什么对她要求得那么严格,为什么不允许她犯错呢?在慢慢地改变之中,我发现我开始和孩子慢慢在靠近。同时,我也在告诫自己:掌握好“若即若离”的分寸,不可靠得太远,又不可靠得很近。
当然不同的孩子的性格不同,可能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