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12)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7-06 10:40:20 作者: rapoo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12)——56-60条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

大师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的整个教学系统的缺点,今天依然严重,就我们中国的教育来说,这种缺点因为应试而更加严重。教师忙着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哪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我们忙着传授知识,加强训练,只要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成为社会、家长、领导认可的优秀教师。

【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思维课,思维课,呵呵,大师差不多每条建议里都想晒一晒他们的思维课,大师智力训练成功的得意流感淌在这质朴的文字间。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

每周两次的思维旅行,妙不可言,哦,学习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我也想享受这样的教育。

【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到大自然中去旅行,去认知,去观察,去思考,心灵在欢唱。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我可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可是这天生的诗人如果不在童年时期进行巧妙地引导,诗性扼杀,不到少年期便“泯然众人矣”。

【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思考,创作,天生的诗人。

【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小学教师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由认识家乡的田野和树林而逐渐扩大到了解祖国以至全世界的自然界和生活。】

【从二年级起,我们开始做环球“旅行”。孩子们坐在校园里用植物的藤蔓搭成的“绿色教室”里。他们面前放置着一个很大的地球仪,它被人工制作的“太阳”照射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又绕着“地球”转。】

转着地球仪带学生满世界“旅行”,这在我们现在属于那个学科的教学呢?是初中的地理课。如今是21世纪,分工更科学,可是依然没有这样的“旅行”,大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在孩子们的面前逐渐开阔起来的世界,不应当仅仅是些海洋、大陆和岛屿,是些没有见过的植物和动物,是北极的极光和赤道的永夏,而首先应当是人.

孩子们进入这个世界,不应当仅仅是些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只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只会讲述一番,而应当是非常关切人类命运的人。】

“旅行”关注的可不仅是地理地貌人文的变化,大师这个个过程中,世界注意引导孩子关注人类命运,从小就有开阔的眼界,宽大的心胸,以天下为己任。

【在进行国内和国外的“旅行”活动时,要防止一种偏向——就是“喂给”儿童过量的知识和印象。列夫托尔斯泰曾经给教小孩子的教师建议说:“你们要防止过分热衷于(特别是外国为儿童出版的书籍里)给儿童讲述科学所探知的非同寻常的结果,譬如地球、太阳有多少重量啊,太阳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啊,树木和人体是怎样由细胞组成的啊,人们发明了哪些新奇的机器啊,等等。”】

过犹不及,这是在提醒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无论是讲授知识,发还是展能力都要适可而止。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瞧瞧,又是“思维课”!

【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

为啥如此重视“思维课”,就是担心传统的教育,不动脑的教学,纯粹传授知识的教学把学生给教傻了。

【为了不把儿童的头脑变成知识的储存所,变成各种真理、规则和公式的堆栈,那就必须教给他思考。

我深信,如果把周围世界作为儿童身在其中学习思考、识记和推理的环境,那么随着儿童的入学,他的记忆的敏锐性、思维的鲜明性,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更加增强。】

周围的世界”就是思维的源头,我们可不能教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样反倒把学生教傻了。

【但也不能夸大自然界在智育中的作用。有些教师抱着一种很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有自然界存在于儿童的周围,那么这一事实本身里就包含着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人去认识自然界,用思想去钻研因果联系的时候,自然界才能成为教育的强大源泉。】

大自然是思维的源头,可是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很可能熟视无睹,更别提什么好奇心和思考了。

【我周密思考了那应当成为我的学生的思维源泉的东西,规定出孩子们在4年内应当按顺序去观察的东西,以及周围世界的哪些现象将成为他们的思维的源泉。这样就形成了《自然界的书》的300页。这就是说,进行300次观察,让300幅鲜明的画面深深印入儿童的意识里。我们每星期到自然界里去两次——去学习思考。这实质上是一种思维课。这不是热热闹闹的散步,而正是上课。】

我很想想读读大师的《自然界的书》。

【现在让我们看看《自然界的书》的第1页,它的题目叫做“生物和非生物”。在早秋的一个温暖而有阳光的中午,我和孩子们来到河岸边……】

大师详细介绍了他带领孩子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经过,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当日学生学习的快乐,思考火花点燃的奇妙。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应当停留在具体思维上。形象思维是向概念思维过渡的必不可少的阶段。】

思维课,学会思考,从形象走向概念思维。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是啊,当儿童迈步踏上认识的阶梯的第一级时,他的自我感觉如何,他的心情如何,都影响着他今后怎样走过通往知识的整个道路。】

【亲爱的读者,这并不是说我发现了一种什么新的识字教学法,这只是在实际里体现了科学已经证明过的东西:不强迫记住的东西,反而比较容易记住;被感知的形象的情感色彩在识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识字和绘画结合起来,在我们中国应该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我们的一个个汉字原本就是一幅幅画,教起来该是心应手的吧。可实际上呢,以“照”为例,比较流行的就是“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淌了四滴血”——我上学时这么记的。这合适吗?我没有思考过,倒是也记住了这个字,但是这种学习真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吗?未必!只是为“识字”而“识字”。其实,追本溯源,“照”是形声字,从火,昭声,本义是明亮;光明,“ 照,明也。”——《说文》。我们再来看看篆文: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12)作文明晃晃的日头挂在天上,如火光熊熊般明亮地上。由形到义,由图画到文字,有趣,有味。

我读瑞典人林西莉写得《汉字王国》,非常感叹,感叹于她对中国汉字的热爱,剖析的透彻,描述的生动。我想我们中国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真的该好好读读关于文字解析的著作,了解汉字的演变。这样我们的识字课才可能有文化含量,学生也才能学得饶有趣味。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阅读,阅读,能引发思考的阅读!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