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育 关注理念的转变更应关注细节的指

发布时间: 2020-07-11 10:38:09 作者: rapoo

教育 关注理念的转变更应关注细节的指导

时下,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素质教育、主体性发展、高效课堂、开放性教学……每一所希望在改革中得到发展的学校都在进行着这样那样的课题实验和研究,而在实验和研究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专家在指导时,校长在引领时,老师们在学习时,都会这样说。的确,在变革与前进中,一些不符合教育发展的、旧有的教育理念需要摒弃,新的理念需要不断学习与建立。但我认为,我们在关注理念转变的同时,也应关注具体细节的指导。因为,教育,在很多时候,就是细节的指导,习惯的建立。

和一位朋友出去玩,看见她还在使用手绢,很奇怪。在追求时尚便捷的今天,各种纸巾、湿巾花样层出不穷,她竟然还保留着如此“传统”的行为,令人费解。她说,这是小学班主任老师对她的影响。班主任老师不仅告诉他们要讲究卫生使用小手绢,更细致地教给他们使用小手绢的方法,以至于直到今天,她还保留着把手绢折叠得方方正正,按面使用的习惯。在校长培训班里,认识了一位干练的乡村小学女校长,她的听课笔记得工工整整,字体非常漂亮,本子用过后完好如新,令人惊叹。和她聊天,她谈起了自己小学时候的语文老师,一位极其认真、有着严谨教学作风的老师。除了对学习严格要求外,这位老师对于好的行为和习惯更是特别关注。为了让教室的桌椅摆放得更整齐有序,这位老师会用尺子在地面上划上笔直的线,学生们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画好的线把桌椅摆摆好……我惊叹于这些关注细节的老师!

想起了平时在听课时所看到的一些现象。一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孩子们说得热火朝天,头头是道……最后,老师说把你们的思路写一写吧,于是,同学们有的拿出一张小纸片,有的随便找个本子,还有的干脆就写在了数学书的封面上……而老师对这一切竟然熟视无睹。一位语文老师鼓励同学积极发言,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气氛火爆,有的同学站起来举手,有的嘴里喊着:老师,叫我,叫我……有的竟然都要跑到讲台上去了,而老师竟然不做任何指导,甚至还可能觉得沾沾自喜吧,为那么热烈的课堂气氛……

看到一份材料,是介绍美国的一家学校关于“利用黑板”的几项规定。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在校园里常常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文字不多,摘录如下:

1、检查板书字体的大小,确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能看得清楚。

2、利用上半部分。只有确定后排的学生不会被前排同学挡住时,才使用黑板的下半部分。

3、列出上课计划。将要讨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样,你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时,学生仍能看到问题。

4、在黑板上写字,背对着学生时就不要再讲课了。

5、尽量课前在黑板上写好板书内容,使学生对要上的课的内容纲要有个大致的了解。

6、将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

7、让学生有机会在黑板上写字。

8、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学生所说或所写的观点之前,再进一步强调这些观点的价值。

简明扼要,一共八条,条条叫我们当过教师的人不得不佩服其想得精明而周到。我们也有百年老校,也有开拓进取的学校领领导,但对黑板的使用有谁如此认真地做过研究?大部分学校的评课标准里,对板书的要求不过就是认真、讲究艺术一类的模糊感念,对黑板使用的要求则更是不甚了然了。

大家都知道小学一年级是养成好的课堂习惯的关键期。可应该养成哪些好的课堂习惯呢?老师们都是靠着自己的理解甚至是感觉去引导学生。有一次,我就这个问题追问一位年轻教师,她竟不知所措。后来,我就组织老师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明确的答案。最后,经过大家的智慧碰撞,我们总结出了关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的课堂好习惯共六条:

1、上课老师讲话时,认真听是学习;

2、上课同学发言时,不说话边听边有所表示(如点头)是学习;

3、上课听讲的时候,眼睛看着老师是学习;

4、有了错误马上改过来是学习;

5、没有听懂及时问老师是学习;

6、把别人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是学习。

有了这些“具体”的要求,老师们还需要认真领悟,多动脑筋,创造性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这些好习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感觉,教育,很多时候真正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理念的更新到位,更需要的是细节的具体指导。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