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品味《橡树上的逃亡》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8-02 10:39:06 作者: rapoo

品味《橡树上的逃亡》

想了很久我为今晚的题目锁定“品味”二字,因为只有这两个字才能概括我们这次共读的感受。《橡树上的逃亡》这本书是我从校讯通博客中淘来的,因为它的频繁出现吸引了我的目光和好奇,于是终于有一天我把它从书店请到了我们家。

一开始,我还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自己先浏览一遍,仅是简单的翻阅就扣住了我的心。于是,一日我很随意地向儿子讲起来这个故事,我说:“你听说过只有1.5毫米的人吗?你可以想象一下他的身高吗?2毫米的人是他们中的大个子。”儿子立即一脸诧异地用手比划着:“1.5毫米,这么小!哪里有这么小的人呀!妈妈,你说的什么故事?”,我故作神秘,儿子穷追不舍,终于我向他供出故事的名字是《橡树上的逃亡》。当晚这本书就列入我们共读的书目。

从那晚起至今已经一个月了,我们一家随着小托比一起经历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一棵大树上,为了捍卫大树,保护大树,托比的父亲—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和各种各样的势力做斗争,他不畏强权发表自己的言论,他机智勇敢毫不屈服。但是他也因此受到各种各样的迫害,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的儿子托比正是为此踏上了逃亡的路,小小年纪就被迫学会独立生存,坚强勇敢。

然而书中的故事并不是像我这样平铺直叙的,书中巧妙的写作技巧紧紧扣住了我们的心弦,迫使我们每天热盼着读书的时间。整本书读完后,我们依旧意犹未尽,不由得和儿子一起畅谈起读书的感受。

“儿子,你喜欢这本书吗?你觉得这本书写的好吗?”

“喜欢呀!当然写得好了。”

“这本书妈妈读后感受很深,尤其是被它的写作技巧深深折服,你能看出它有什么技巧吗?”

儿子不语,我接着说:“首先,我觉得作者的构思很新颖,一棵大树就是一个世界,一个身高只有1.5毫米的人,当时读到这里我就在心中默默地比划1.5毫米的人是什么样的?心中也就对此存有好奇。”儿子一听,抢着说:“我也是,这么小的人,比蚂蚁还小,真是不可思议。”

我笑了笑继续说:“故事从托比的逃亡讲起,当讲到托比躲在树洞里,几乎就快被发现了,那时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我也是,那时我可害怕了”儿子连忙说。“这样的情节后面还有很多次,每次都扣人心弦,叫人心惊肉跳、提心吊胆。这些写作方法就使得故事一环扣一环,迫使人们急切地读下去。”儿子赞同地点点头。

“还有,整个故事制作了很多悬念”,儿子疑惑地问:“什么叫悬念呀?”我说:“就是吊你的胃口,让你总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总想读下去。比如:一开始托比被家族追捕,我们就想知道为什么被追?讲到他们家被流放,我们就想知道为什么被流放?一环扣一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得我们废寝忘食”。儿子一听,连忙点头,因为这也是他每晚软磨硬泡让我们多讲几集的原因。“后来,作者很巧妙的安排托比画了一张很大的壁画,于是故事的前前后后出现在绘图中。就像一个竹签,将散落的糖葫芦串了起来。你说是这样吗?”儿子心悦诚服地听着。

“还有一点巧妙之处我不知你悟到了没有?大树象征着什么?教授在这里充当了什么角色?乔.密西又指什么?”儿子想着未语。我接着我的话题,“我认为这里的大树就相当于我的地球,托比就好比我们的缩版,他们生活在大树上,那是他们的世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我们的世界。因为乔.密西他们不爱护大树,盲目开采破坏了大树的经脉,大树濒临灭亡。托比的父亲就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才高呼要停止开采,捍卫大树。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也是这样,不爱护地球,盲目开采摄取,总有一天也会断了地球的经脉,毁了整个地球呢!所以,我们也应该像托比的父亲一样捍卫我的地球。对吗?”儿子深深地点着头,说:“妈妈,可是我觉得故事没有讲完?托比回到大树了吗?他救出他的爸爸妈妈了吗?他把大树之石保护好了吗?为什么故事没有继续写下去呀?”面对儿子的疑惑,我赞赏地说:“儿子,你能这样想说明你思考了。这也是这本书设的又一个悬念。故事没有讲完,可能有很多结局,你可以自己发挥。托比成功了吗?大树被毁了吗?托比见到父母了吗?种种结局都有可能,作者留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让我们放飞思想。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儿子,你可以给故事安一个结局吗?”儿子不置可否,我也没有穷追不舍的欲望,毕竟这是作者给我们每个人自由的空间,我们都有权利随意遐想。

整本书共读结束后我和儿子进行了简单的沟通,虽然整个过程中我说的多,儿子说的少,但是我仍然感到我们的心灵在书中交汇,那一刻我和儿子不再是单纯的母子关系,我们是书友,我们交换思想,我们分享感受,我们一起徜徉在故事中,品味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