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诚老师:
你好!
在你的第一封邮件中,写到了对于中国教育环境的诸多思考,很是难得。而在你的第二封邮件中,所表现出的理性和冷静,更值得认可。
是的,来加斯顿容易,不过就是一张车票。但是,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加斯顿实实在在地添砖加瓦,需要的岂止是一份热情?你的这份慎重恰恰说明了你并非一时兴起,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加斯顿的负责。
第一个问题,就是对自身的定位,即,你来做什么?作为企业,用人之道当是人尽其才,哪怕你有经天纬地之能,放错了位置,英雄一样气短。所以,在真正并肩之前,彼此充分的认识、沟通和理解是必须的。
从你的信和简历中,除了“思想”,我还读出了什么?
我非常赞赏你的学习能力。显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你没有虚度光阴,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学习效果至少是颇为自信的。而你令你为之自信的网络技术,在当下的学校建设中,不仅仅大有用处,而且意义深远。作为起步阶段的加斯顿国际幼儿园和小学,我们的确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需要这样专注于学习和工作因而更具有持续成长力的人才。
我非常赞赏你对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江西师大慈善义工协会秘书长”,是一个实打实的“职务”。这一“职务”,不算什么官员,却是非极具责任感、极具策划能力、极具组织能力而不可为。一个社会人,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关系中生活,把这些关系处理得当了,就是如鱼得水,而如果处理不妥,则作茧自缚。而这一点,恰恰是今天的很多年轻人所欠缺的。就是我本人,也常常自觉力所不及。
不过,赞赏只是一个方面。
摆在我面前的实际问题是,我需要的是既有思想又能上课的老师不假,但前提是必须懂孩子,必须“接地气”。唯有埋头,才能出头。我们加斯顿的任何一位老师,都必须从一线做起——从上好每一堂课、读懂每一个孩子做起,否则,即使你做宣传、开发网站的水平很高,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既然加斯顿是在做理想中的教育,那就一定不能成为看上去很美的“空中楼阁”。在我们的誓词中,特别强调的就是“脚踏实地,心存敬畏”。
所以,如果你愿意做出选择,加入我们的团队,就必须担当课程。我有点担心的是,虽然你的综合素质毋庸置疑,但是毕竟对于小学教育不算了解,你能教课吗?比如数学?英语?科学?体育?当然,在任何一位老师走上讲台之前及走上讲台之后,我们是一定会进行相应的培训的,一定会给老师以学习、提高的机会。相信任何一位基本素质好的老师,只要用心,足以胜任。
第二个问题,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
你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家长的问题:“小学实行素质教育,我们能够接受。但是将来孩子必然要进入公立初中,他们能够适应吗?”不过你的用词相当犀利:“如果没有相应的初中,我们到底是在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还是在祸害这些孩子呢?”
实际上,我们现有的大多数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难道不是祸害吗?
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背上大大的书包,要坐得端端正正,要把字写得规规矩矩,要写重复的毫无必要的作业,要提心吊胆地参加考试,要在各种课外班之间疲于奔命……
更不要说学校对孩子的管制和压抑,不要说老师个人的素质不高,不要说家长将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头上,不要说那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种种指责、伤害、冷漠……
李炳亭先生说得好啊,我们做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
而我们加斯顿在努力做什么?
我们愿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实施教育,希望实现“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设置更为丰富有趣的课程,如科学、烹饪、太极拳、书法、乐高、游泳……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晒太阳、玩雪、疯跑、远足、参观、访问……
我们营造令孩子更为自主的课堂,还给他们质疑的权利、操作的权利、展示的权利,宁可慢一些再慢一些,给孩子自个儿“破壳而出”的成就感。
我告诉向我提出问题的家长们,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其实并非水火不容,如果我们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真正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培养了自学能力,那么面对考试他们也可以胸有成竹。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在大多数学校中上学的孩子将来能否成才尚未可知,但是他们必然失去了童年中的大部分阳光。在为成长奠基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心灵深处所留下的“划痕”很有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让他们再次感到痛楚。而加斯顿的原则,是呵护孩子,捍卫童年。我们要给孩子更好的滋养,我们要拒绝那些打着各种冠冕堂皇之旗号的伤害。所以,即使加斯顿的孩子们将来能否成长也尚未可知,但至少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能够实现完整的成长。
一切,以孩子的幸福为准绳。
这样,我们何至于偏离方向?
一言难尽。
就此停笔。
望启诚老师三思。
王钢
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