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信心——练说
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练习说。如:每天的晨检,我都要站在教室门前微笑着先问他们好,然后自然地过渡到问“谁送你来的?”“早点吃了没有?”“书包是谁整理的?”对于胆小,回答声小的同学,我就弯下腰让他凑到我耳旁说,我问一句,他答一句。听完之后,我都要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时夸张地直一下腰,表示我很累。这样做,不到两周,每个同学都能大声地回答我的问题,有的同学还能先问老师好,然后很连贯地把几句话组织起来,流畅地说下去。一学期下来,班内60名同学都克服了对说话的畏惧心理,课堂上喜欢举手发言了。布置的一些说话、讨论的内容,做起来很轻松。
二、创设情景——想说
新编一年级教材(北师大版),图文并茂,很适合看图说话,我在教学中不放过任何一张插图。例如:“上学了”通过看图,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我们的学校是庆阳市西峰区团结小学。”“我们的班级是一年级二班”等。拼音中的插图除了帮助学生牢记字母的音、形外,我还利用它进行说话练习。如“两只蝌蚪在水中表演杂技‘顶水草’,一只头朝下,一只头向上”(K的插图)。“外面的世界”这一单元的彩图画面立体感很强,我便让学生结合用“东西南北”说话。如:“银行的南面是光明小学”等。既练了说话,又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三、具体指导——会说
在生活中,好多事看着明白,但要用语言表达就需要一定的技巧。这就要指导。如:我们每天有个项目叫:“我说你们猜”,即“介绍同学”。由于是一年级小同学,我只让他们说出衣着即可。刚开始,学生们说的很简单“红衣服,胶鞋”这时,穿红裙子的、红运动服的、红毛衣的同学都站起来了。提问者看着我不知怎么办?我借机指导:“你说的这位同学穿着什么式样的红衣服,什么颜色的鞋”,这样一问,回答就具体的多了:“他穿着大红色的运动服,白色胶鞋后有红灯一闪一闪的。”这时我带头鼓掌,表扬他观察得仔细,描述得准确。指导说话还要有目的的布置一些“口头造句”,“小组讨论”等说话内容,长期坚持,可以使学生说话中的弱点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逐步克服,得到锻炼。
四、利用童趣——争说
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训练内容隐藏在情境中,将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激起好奇心。这种情境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切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我在教《早操》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内容:除了文中写的这三种小动物做操的地点和动作外,谁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做操的?这时,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抢着回答:“小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小鱼在水里比赛”,“企鹅在滑冰”……这时我就提出更高的要求:仿照原文,争当小诗人。答案非常精彩:小鱼儿,起得早,游来游去,在水里做操。 小企鹅,起得早,摆来摆去,在冰上做操。 小花狗,起得早,走来走去,在院子里做操。
总之,说话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内容互相补充;说话可以使学生在吸收或评判别人见解、发表自己意见时,使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得到培养;说话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