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状”应该发给谁?
照例,每学期末学校都要给学生颁发奖状。照例,每学期都有没拿到奖状的孩子家长打来电话。这不,前两天电话铃又响了。“陈老师,我家孩子、、、这次考得怎么样啊?”“不错呀!”分数不已经通知家长了吗?我疑惑地回答。“可是,他为什么没有得到奖状呢?”哦,原来又是为这个呀!
这类现象表现: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仍有一些家长只盯着分数不放,他们抱守成规,把奖状片面地理解为对高分的奖励。那么,奖状到底应该发给那些孩子呢?
首先,应该发给品德修养较高的孩子。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既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也是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的需要,无论将来你是哪个方面的精英人才,首先,就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祖国,平行端正的人。这样的人还是一个热爱生活,感恩社会的人;是一个正直守信,见义勇为的人。是一个心胸宽广,团结友善的人。而这些良好品行的养成正是要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偏爱有加,孩子考了高分就喜不自胜,考了低分就拳打脚踢。而对于老师反应的其他情况(诸如同学关系,对待集体等问题)则漠不关心或敷衍塞责。试问,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与他人合作?又怎么懂得奉献社会回报父母呢?
其次,奖状应该发给综合素质较好的孩子,这些孩子一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按时作息,不旷课,不迟到,遵守学校纪律。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环保意识较浓。二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他们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善于动脑。第三,他们热衷于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 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关心社区建设。在家乡的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奖状应该发给具有特长或进步较大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奖励优秀也要看到孩子个性的差异,付出的努力。所以,我认为奖状还应发给那些在音乐、体育、美术、制作、发明、奥数、写作等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对于在学习、品德、习惯等各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的孩子予以鼓励。
不管哪种类型的奖状,首要条件都应当具有良好的品行。起码是一个尊老爱幼,团结同学,热爱班级的人。德育,永远都应位居我们教育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