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之过小年 春节快到了,路上的商贩生意红火,街上的人群忙于采购,年味越来越浓。在我的家乡,到了二十三,小孩子们就边吃着灶糖,边掰指头算什么时候过年。想想到时有好吃的,还有大人们发压岁钱,孩子们脸上就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在我们老家,祭灶这天又叫做小年。这一天要放炮、吃灶糖、吃饺子、送灶爷。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更是详细描述了祭灶的情景:“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解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足见古时候人们就对祭灶十分重视。
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出锅后第一碗是供奉灶爷的,还要摆上灶糖、水果、猪肉等食物。虔诚的奶奶在灶王爷像前放上为灶神升天坐骑准备的清水、豆子和粮食沫。然后奶奶用一块融化的灶糖粘上嘴后,拿出一张画着公鸡的纸和灶王爷画像一并点着,嘴里说着:“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送灶爷的仪式庄重而又神秘,我们看着那经过一年烟熏火燎、面目黝黑的画像,不免有些害怕,都是急不可耐地巴望快点结束。这期盼,多是在送灶爷的鞭炮中度过,兴奋又急切。
送完灶爷,就开始吃饺子了。饺子静静地躺在盘子里,宛如娇羞的少女,又像是晶莹剔透白色的船。轻轻的咬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了我的味蕾。再配上腊八时泡的蒜,蒜瓣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岁月匆匆,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大街小巷里售卖灶糖的、灶饼的、鞭炮的生意都很兴隆。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回想逝去的往昔,仿佛就会穿越时空隧道,映现在脑海里。渐渐的,祭灶也不仅是一种民俗,更多的是怀念亲人,怀念那甘之如饴的浓浓的亲情!
姓名:郭儒菡 学校: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班级:7(5)班 指导老师: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