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阳光,成长
泮水采芹人
近来在读《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其中多有让父母们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平等,学会倾听,学会……这样的句子。我不由感慨,现在的社会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啊!终身教育已经切切实实的来到身边。
做了几年教师,没有丰富的经验,没有科学的方法,只有“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希望能“教学相长”。
接现在这个班即将满一年了,由开始时的猜测,不安,压力,排斥等负面情绪状态渐渐转为笃定,喜欢,坚持,乐观的状态。大半年,就如一个生命从孕育到出生,总是会在辛苦中憧憬满满。
记得刚接班的几天里,总有三三两两的家长过来“探望”。有些甚至因觉得我不够“凶”而“谆谆教导”我要让孩子怕,这样才能镇住他们,才能把班带好。我只是微笑致谢。直到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希望家长在孩子一二年级时,更注重孩子的养成习惯,而非只盯那个鲜艳的“100分”;我希望家长引领孩子将锻炼身体和阅读(纸质)书籍变成一种习惯,终身习惯;我还希望家长们能和我一起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而去努力做一个学习型的人,并向他们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童年的秘密》等几本较好读的教育相关的书,虽然这对于大多数忙于生计、在家庭和工作上都已是中流砥柱的成年人来说会是个极大的难题。会后,我看到一些质疑,毕竟“分”才是学生的“命根”。然而庆幸的是,我也看到部分家长对我已有所“期望”。
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制形式,最不缺的就是管制,最容易的就是做一个专制型教师。在书本中,在优秀前辈们的身上,我用力的汲取着好的教育思想。希望自己不要轻易掉进固化的泥潭。
我从不担心孩子们不怕我。小学阶段,孩子的向师性最强烈,亲其师,孩子会不令而行。当然,“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德;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爱要与严格要求相辅相成才行。课堂上,因内容需要而适时宽严,而下课后,教室内外就是身心修整的场所。和孩子们聊天,一起唱歌,猜谜语,石头剪子布……一节紧张的课堂之后,孩子们放松了,我也快乐了,不是一举两得么?
一二年级的孩子,有时“蹬鼻子上脸”,有时唯唯诺诺不敢表达,与家长的紧密联系非常重要。
魏斯羽是一个安静乖巧,品学兼优的女孩,突然变得郁郁寡欢,跟家长沟通才知道她在别的课堂上受到“惊吓”了。原来,在某节课上,因扭脸跟后座说话,被不太了解学生们情况的老师批评,并罚她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一直这样头扭向后面,直到下课。家长怕老师多心,没敢跟我说。我当时心里闷闷地,说不出来的难受。
下午,我将小姑娘喊出来,我坐在教室前的花坛座椅上,将这只惊弓之鸟抱在腿上,搂着她告诉我多么喜欢她,以及她的许多优点值得同学们学习。我希望她能更大胆一些,学会表达自己,遇事懂得为自己合理申辩。小姑娘开始时低着头,怯懦且不知所措,慢慢的,眼睛里有了光彩,小脸蛋红扑扑的,兴奋和自信重新显现。毕竟是孩子,几分钟的时间里,像换了一个人,回教室时蹦蹦跳跳的。多庆幸在学习状态中,思维更“人性化”一些。
前段时间跟同事一起到南阳出差,坐“四人行”,三句不离老本行,一路上话题总不由就聊到工作上。同事说她最看重孩子们诚实。我则希望孩子们首先身心健康,家长们不要把分数看的高于一切,就像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要明白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比钱重要,要有不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追求和信仰。
这时,没怎么说话的师傅突然说:“有你们这样的教师,将来的社会会不一样。”
这是我做教书匠以来,收到的最高的嘉奖。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孩子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需要你去品尝,也许,这会是一个神仙也羡慕的猎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