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课题子课题
“让日记成为师生学后感受的‘载体’”结题报告
虞城县实验小学 张春芝
日记,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学习、理解、体验、感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孩子们学写日记,培养孩子们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2010年9月,我负责并参与了由刘加民主编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课题。
一、实验背景
我喜欢教学,更喜欢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曾参加过“三段三环七步骤”的作文教学实践,也曾参加并结题于“作文个性化研究”的课题实验。10年的子课题研究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叶老所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要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就要开掘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即: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同样,如果把自己学后的感受也能写进日记,那将是对自己积累知识渠道的一种新的探索,也是对自己知识积累的一种拓展与延伸。因此,在县教研室
二、实验目的
为给孩子们提供在学习中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机会,进一步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改进自己学习中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及积累学习经验与知识,师生共同努力将日记成为学后感受的“载体”。
三、实验准备
1、理论准备
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作文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深深认识到学生积累知识的迫切性及养成良好记日记习惯的重要性。为此项研究,我还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日记教学方面的资料,上网搜集了各种激发孩子们写日记兴趣的文章,从中探宝取经。特别是对“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课题网页内的内容,我总是忘我的认真细致地学习,为自己做此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客观准备
①以现行教材为蓝本,结合校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日记方面的教学及研究。
②有计划、有步骤、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后感受成为日记的主题曲。
为此,在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一开始,便先给自己定好努力的目标,把课文学后感受作为一项日记的内容,把自己的教学感受以札记的形式写成日记。让孩子们到校园、家庭、郊外去寻找所需要材料,逐步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获得新知的能力,并让他们在常态中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四、实验意义
通过写学后感受日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及时梳理、总结,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即: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没有得到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后反思的能力,及时总结的能力,适当延伸的能力;并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心境的美。对孩子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和对孩子的一生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实验过程
做一项实验或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这次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也是如此。因此,我坚持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从事研究活动,使教学研究活动成为一种自主行为,将“学后感受”以日记的形式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具体操作如下:
1、研究教材,把备课与日记有机结合起来
提前一周精心准备好上课的内容及策略,写出详实的教学计划。在备课过程中不仅注意预设性问题的生成,更要注意非预设性问题的生成。同时制定出本周学生学习后的几个需要掌握的感点,为写日记做准备。
2、立足课堂,把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做到:
(1)读中写日记。即: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也就是批注的做法。然后把这些感受集中到自己的日记中去。
(2)教中写日记。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孩子们“留白”,让学生在学习过后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并能将这种理解、体会与感悟记录到自己当天的日记中去。
(3)练中写日记。即:在学习新课前,让孩子们自己学会预习,并把预习到的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写到日记中去。
3、师生成绩记录。
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做的,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要准备一个日记本,在自己的本子扉页写上“每课心得”。即,每个孩子们都有一个“每课心得日记本”。然后孩子们在上完当天的课程后要写出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一开始时,不要求孩子必须写多少字,而是让孩子们有感而发,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由书写。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达到我的要求了。学生在做这项作业的时候,还是感到无限的乐趣的,这比重复性地抄写那些生字词语有意义多了。因此,以至于,学完一篇完整的课文后,孩子们能主动写出较有意义的读后感。例,学完《藏羚羊的故事》这篇课文后,孩子们结合我提供的《藏羚羊的跪拜》一文,写出了相当有见地的文章。
爱与感动同行
----读《藏羚羊的故事》有感
虞城实小五二班 周子寒
每当我读到这学期学到的课文《藏羚羊的故事》一文时,我就感慨颇多,感动万分!
《藏羚羊的故事》一文记叙了一只老羚羊冒死截车救助小羚羊的故事,全文表现了老羚羊对小羚羊无微不至的关爱。老羚羊那日夜对孩子的牵挂与思念,更让人感动!
是啊,动物间的这种浓浓亲情尚让人如此感动,我们人间的温暖不也是如此吗?我的周围不也是时时有着许多的感动吗?
爸爸的抚爱,妈妈的照顾,老师的耐心,同学们的友爱,哪一样不令我回忆,不令我感动呢?
记得那天早晨,天阴得很沉,上学走时,妈妈再三嘱咐我带上雨具,倔强的我,照样我行我素,一溜烟地上学去了。天有不测风云,中午临近放学,大雨倾盆,哗哗而下。我望着窗外的雨帘,后悔自己没听妈妈的话。“妈妈会给我送伞吗?”我的心里一直嘀咕着,全然没有听到老师讲的一句话。
放学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校门,我站在一家门店的房檐下等着雨渐渐小下来。望着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我的心更急了。东张西望的我忽然感到背上一疼,扭身看,原来是妈妈来接我了,看着焦急无奈的我,妈妈迅速给我穿上雨衣,这时从妈妈脸上流下来的雨滴正好打在我的脸上……
那雨滴凉丝丝的,可我的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
爱与感动同行,在我心间缓缓流淌……
【品评】爱,人间永恒的主题!感动,在每一个生活的瞬间!小作者在读完《藏羚羊的故事》后,联系生活,回忆了妈妈送伞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感动同行!用心品味,用爱浇灌,我们的生活处处春光一片!
还有同学为自己的想像插上翅膀,续写《藏羚羊的跪拜》一文。
(学生陈宏宇发表在县教育局网站上的文章)
当然在日记的内容中,我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写自己上语文课的心得,也可以把上数学、英语、音乐等课程后的心得感悟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写知识上的学后感悟,还可以写写这节课其它的所得所感。实际上这不仅在无形中完成了在生活中、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的目的,还为学生的写作存下了雄厚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并养成孩子们自觉预习新课、探究新知的习惯,我让孩子们每人又准备了一本写有“预习感悟”的日记本。在这个本子上,孩子们记录的是自己每天晚上预习第二天新课的要点知识、心得感受、疑惑问题等。孩子们通过一个学期的积累,每人都有两三个这样的本子。孩子们写得干净工整、内容丰富,有优美词句的抄写,有重点段落的分析,有个人的心得感悟,也有自己的小问号。虽然说,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的。比如:记录时语言的流畅、筛选重点的能力、上课回答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的兴趣等。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自己的潜力与成功的喜悦。(附预习本照片)
在实验进行将进一年的时候,由于我个人的原因,不能带领孩子们进行课前铺垫,因而我又别出心裁,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假如我是小老师”的日记本。在这个本子上,我没有让孩子们每天记录,一周记上二三次内容就行了。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对你喜欢的内容加以筛选,然后记录下自己认为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同时也要附上如何让别人也能听懂的方法,也就是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怎么讲给别人听。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会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记录下来,写上自己的教学过程;慢慢地,孩子们敢写对重点句段、整篇课文理解的教学方法了。对于这项实验,我感觉很有意义。它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很是让我感动!
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不仅要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还要广泛阅读课外书,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得有所悟,我不让孩子们拘限于对优美词句的摘抄与记忆,以及自己的心得,更多的是,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将那些不准备保留的资料剪掉做成,粘贴在“剪贴日记本”中。为了督促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也与孩子们一起做这项活动。这项实验活动的开展,减轻了孩子们的摘抄负担,而是更好地将自己的心得记录在案,同时还保留了原文原本,很有意思。(附教师剪贴本照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试验了“漂流日记”的形式,孩子们自己撰写的《小熊历险记》在班内广泛流传。这些实验不仅让我的孩子们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我自己在实验中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的教学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有教学随笔,有课改日志,有班主任日记、有育儿心得等都记录在我的博客之中。博客地址:河南校讯通
小马过河----三尺讲台就是我的阵地 http://blog.xxt.cn/780704
这些感受丰富了我的博客,更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和业务水平。如我写的教学随笔《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一颗小豌豆>教学随笔》就发表于国家级刊物《课题通讯》上。附附笔: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507260&tempid=0.9738533406699773)
六、总结收获
从事研究三年来,我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深切地体会到日记带给学生以及我本人不可估量的力量。在三年的研究中,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学会了用日记记录学习生活,记录学后感受,记录个人成长等内容。我认为孩子们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因需要而写日记,他们已深深明白,日记就是用笔把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得到的感受告诉给最想告诉的人,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这也是我日记研究的最大成果,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走近生活、学有所得、热爱写作的孩子。也让我更多地通过日记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们“对症下药”。看着孩子们的日记本一本本,一册册,日记一行行,一篇篇。学生的许多作品发表于各种网站,我博客中的日志也相继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十余篇。如《走出“作文批改冷漠化”的阴影》《浅谈作文批改的个性化》《老师,他上网……--班主任案例》《阅读与作文<海滨小城>教后杂感》《<鲸>说课设计》《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放弃射门>》《博采提炼 创新—我读<蜜蜂的赞美>》《<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选择,我热爱》《好教师的标准:孰是孰非》《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分别刊发在国家级报刊上。
七、实践反思
毛泽东东同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同样,一个人坚持写几天日记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坚持写日记。如果能长期坚持下来,对个人而言,这则是对毅力和品格的一种极大的锻炼。同时对文笔的锻炼、对记载“历史”的回忆,都会有很大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几年来只教一个年级头,每年讲的内容大同小异,虽然每年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方法措施,但是过于局限,对其他年级的缺乏现实性的引导,不能很好地让日记成为学生一生中完整的记录。
因此,在学生的日记探索中,我将要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让学后感受在日记中绽放光芒。当然、这也将成为我实验征程中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