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文苑周六之约之学习文言文童趣 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0-01 10:36:19 作者: rapoo

文苑周六之约

春节,欢乐的天地,童年的天堂

——学习文言文之《童趣》

傅录安

新年,是朋友欢聚,亲人团圆的节日,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节日。冯骥才先生的《花脸》中就告诉我们,春节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候,除了玩具、压岁钱,更重要的,就是可以犯错时不被处罚呀。所以,很多时候,春节会给我们留下更深刻、更有趣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沈复的《童趣》。

余(我)忆童稚时,能张目(睁着眼)对日,明察秋毫(秋天鸟儿新生的羽毛,这里指很细微的东西),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经常)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像雷声,喻蚊子多),私(私自)拟作(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颈)为之强(jiāng同僵,僵硬)。又留蚊于素帐中,徐(慢慢)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鸣叫)云端,为之怡(愉悦)然(…的样子)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花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想象为…),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沉醉)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原来是)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被)所吞。余年幼,方(正)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用鞭子打)数十,驱(驱赶)之别院。

这是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中节选的内容,记叙了作者儿时的童真趣事,是自传体散文。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这篇《童趣》可以视作是一篇写作的典范,是我们中小学生写作的最好的范例。

一、选材精准。在这篇《童趣》中,作者选取了“视蚊如鹤”——在蚊帐中看蚊子、“神游丛林”——看虫草入迷以及“鞭打癞蛤蟆”三件事情,生动地表现出了童真童趣。全文很好地体现了散文的特点,故事单独成文却又围绕一个中心来表达同一个主题。这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二、结构严谨。全文围绕“趣”展开,开篇引出自己年少时“明目对日”“明察秋毫”而有了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接下来以三件趣事,一线三珠,贯穿而浑然一体,取得了完美地融合。

三、“三美”之范。《童趣》中体现出了文章中的结构美,语言美,人性美。结构美主要表现在文章总分的结构与选材的精美方面,上面已经讨论过了。语言的美则体现在对人物的表现力上。“素帐观鹤”片断中,“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可想时间之长,进而可见观察之入迷。继而“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栩栩如生而不失风趣。“鞭打蛤蟆”中同样给人一种突兀中见平淡,平淡中出神奇的感觉。人性之美则一方面是童真童趣的烂漫与天真,一方面是儿时的想象与沉醉,一方面还有喜怒分明的个性等,都很好地表现出人性深处的自然之美丽。

四、童心可爱。文章中借助于孩子那烂漫的想象,或比喻,或夸张,以儿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童年那难忘的岁月。蛤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不合常理,细品之下才深感作者用语之妙。这是站在儿童的视角,“蹲其身”平视草丛,神游其中时的错觉,真实的错觉。生动而真实。至于戏蚊于素收之中,就更是童心,童趣,童真了。因而全文清新淡雅,形象逼真,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与天真。

从语文学习,特别是文言文学习方面,本文同样有我们要了解的一些知识。如本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名词作状语等),通假字,倒装句等等都有出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这些内容,这里不再重复地讲。我们今天以一次文言文测试的方式来检验一下大家的理解吧,毕竟这篇文章生动,也易懂。读下面句子,说出加点字的意思并说出其用法。大家试一试。

1.项为之强 2.捉虾蟆。

3.鞭数十 4.果然鹤也。

5.昂首观之 6.作青云白鹤观

7.徐喷以烟 8.以丛草为林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9.徐喷以烟。

10.留蚊于素帐中

11.见二虫斗草间。

12.以丛草为林。

13.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下面有参考答案,快去对照一下,你是不是都说对了。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学(事)业有成。

(附参考答案)

1.2.通假字,分别同“僵”、“蛤”

3.4.名词活用,“鞭”是用鞭打,“鹤”是像鹤的样子

5.6.7.8.是二组一字多义。

五个句子中9.10。11是倒装句(状语后置),12是固定的句式,13则是判断句。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