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春芝
父亲,过世已经两年了。
在这两年的生活中,我们姊妹几个经常提起父亲。偶尔拿起放在桌上的照片,总是深情地看上几分钟,心中有着千言万语,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总是在看最后一眼的时候,会对照片里的父亲露出会心的微笑----这是我们再表达着让父亲放心的诺言:我们能行,我们有着生活的信心,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最好、最棒!因为,我们姐妹几个一直都在努力着……
父亲是一位农民,个头高,不善言谈,总是给别人一种严不可亲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几个都很怕他!父亲脾气很躁,更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对我们的爱意。但是他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我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我四岁的时候,我和一群小伙伴去爬一辆四轮车,我这个人向来都很笨的,没能爬上去,就摔在了地上,而且还剐破皮了。正在下棋的父亲闻声赶来,他没有对我有任何安慰,而是照着我的屁股就是几下……我忍住哭声,在他的逼迫下回家了。没过多久,他也回来了,刚进家门,就问妈妈,我回来吗?得知我在睡觉,就直奔我的房间,扒开我的屁股,看了又看……我被揉醒了,但没敢出声,只听到他的叹气声……我知道,他心疼着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关爱别人。这为我后来成为党员以及走上工作岗位能和领导、同事和睦相处打下了的基础。
不知为什么,父亲对老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太热衷。当年我报师范的时候,他就强烈地反对,问其理由只有一个:当老师太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累!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可是我依然把他的愿望放置一边,报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在入学的前一天晚上,他把我叫到跟前,严肃地安排着离家生活的一切。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令我怎么也想不出来的条件:上学回来必须是党员。我不知道,他是何时,又是从哪里得知,在师范学校有这种“待遇”;我不知道到学校后如何才能争取到党员这份荣誉;我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让我这小小年纪的孩子负上这么伟大而又沉重的“称号”?
有了这么一个重托,我在学校努力地锻炼着自己。可以说,三年的师范生活,我是捷报频传。可每当我周末或放假回家接受父亲政治教育的时候,我总会发现,父亲的桌上总是放着《毛泽东选集》等国家重要人物的著作,有时他还会做些摘录和批注。看到如此热爱学习的父亲,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也慢慢地养成不忘学习的习惯。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每天读书一万字,每天想一个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每天和一个学生谈心,每天上好每节课则成了我教育生涯中重要的内容。现在想想,作为一名党员的我,不正是时时处处在为同事们做着表率吗?
结束了三年的师范生活,我终于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是父亲最高兴的事情。因为由于我在师范的努力,我在学校被正式批准为预备党员,我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当然他比我还要珍惜我的这份工作。还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妈妈说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应该穿一些像样的衣服,便让姐姐陪我去买。在逛大街的时候,由于忘记了时间,我上班快要晚了,于是就没回家骑车,直接去了学校。家离学校并不是太远,1里地而已,打算下班后走着回去。在打预备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我的名字。我快速从办公室出来,迎面走进来的正是我的父亲。他把车钥匙放在我手中的同时,还不忙安排一句:“好好教!”便转身离去了……
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我的学校,走进我工作的场所。虽然他只给我留下了三个字,但是这三个字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因为,这让我学会了敢于承担,这让我学会了坚强责任,这更让我感受到肩上的重托。“当老师,是凭良心的买卖。”这是他时常教育我的话。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更能从父亲的话语里感悟到做教师的崇高与伟大。
不知不觉,父亲已经近六十岁了。就在这年,父亲又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父亲也被荣幸地批准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据父亲在镇政府工作的好友说,他不止一次地递交了申请书。但是对于每一次的落选,不但没有报怨,而是更进一步地努力工作着,创造着条件。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写入党申请书的情形。那是我替他代抄的。原因是,他的字写得不规范,这样显得不正规。他帮我拿出存放了许久的钢笔,吸满水,试好笔;然后又拿出了从镇政府找来的信纸,摊在桌上;最后又一次把自己改了又改的入党申请书初稿重新审视一遍。在我抄写的过程中,他不敢大声语,小心翼翼地做着一切善后工作。我能感受得到他对于党的那份热情,那份忠诚。成为党员后的父亲对于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更卖劲了。他常常说:要对得起党,对得起党对自己的信任。
我明白了,父亲在我上学时曾让我入党的初衷了----这是要让我学会做一个真正有信仰,并能为自己的信仰努力工作的人。他也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并教育着我。从父亲的身上,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父亲虽然已经远走,但父亲接送我上学的情景依然清晰可见。
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家长是不放心的,妈妈曾为此掉过好多的眼泪……那次父亲也掉泪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掉眼泪。记得那天是我第一次从学校回家。我在回家前有两个小时的时候,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说一个小时后就可以到家。这一打可苦住了父亲,在我没到家的时间里,他往车站跑了六七趟,依然没能接到我。我独自回到家中,看到了泪流满面的妈妈,自己也泣不成声了……这时父亲回来了,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赶快把你妈妈给你做的肉丝面吃完……”在吃面的时候,偶尔抬头,却望见父亲正在流眼泪……这让我真正认识到再坚强的人的背后也有着慈爱的一面,那是对孩子的最深沉的爱。父爱如山。
父亲是从来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对我们的爱的。我们常听到的就是----“你干啥去?”“几点回来?”“有事往家打电话”……听着他那威严的命令,我们总是没有好气的回答“知道了!”现在,每当我们姐妹几个凑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学着父亲的口吻相互命令。听到我们嬉闹的妈妈,总是忍不住唠叨我们:你爹活着的时候,就烦你们几个闹哄,现在他人不在了,你们几个还学着他,出他的相,你们这些孩子就没有让他放心的时候,让他安生的时候……这时候的我们也会很知趣地把嘴闭上,面壁思过。我们不想与妈妈争辩什么,因为她无法理解,父亲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们的父亲。
外甥女和外甥都是在我们家长大的。一起聊天时,总会不自觉地谈起他们的姥爷。“大姨,我给你说吧,我有时候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骑着大自行车或者是穿着蓝色中山装的老年人,眼前总会出现我姥爷的样子……”外甥和外甥女还在讨论着,我的思绪早已飞到了窗外,我也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在街上看到与父亲有相似之处的人,眼前也会立即浮现父亲的影子……
我知道,父亲虽然已经不再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但他依然活在我们家每一个人的心中……
父亲的教育将会影响我的一生,我也将会继续寻着父亲的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