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调控情绪,远离“踢猫效应”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0-22 10:42:31 作者: rapoo

今天下午随便翻看学生的《小学生学习报》,一篇名为《踢猫效应》的文章吸引了我,或许是题目中的“踢猫”两个字的缘故,我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

所谓“踢猫效应”,来自于一个故事:经理闯红灯被交警处罚导致心情不愉快,打字员因为打错一个字被经理训斥,打字员因为妻子打破一个碗而与妻子吵了一架,打字员的儿子因踢足球回家晚了被妈妈责骂,一只可爱的小猫仅因为叫了一声被儿子踢了一脚。猫负痛跳到了街上,正好一辆车开过来,司机紧急避让这只猫,结果把路边的一个小孩撞死了。

类似的故事,以前听时,没有太多的感受,只是觉得很有趣,心中也会隐隐觉得弱小者可怜的感觉。而如今细细品味,想的也就多了。做个假想,故事中,如果经理没有把自己的愤怒转移给他人,妻子就会像往常一样对孩子报以拥抱。同样,儿子应该也会把猫咪抱在怀中呵护爱抚,小男孩被撞死的惨剧还会不会发生呢?

不由得就联想到自己平时上课的情况,情绪总是控制不好,总是因为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而在课堂上大发雷霆。这样的事情重复多了,学生自然会对我这个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如何对学习有兴趣、对自己有信心了。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我们却恰恰最容易把自己的愤怒、不快与悲观的情绪转嫁给他人,为了一时之愤,伤了他人,最终也伤了自己。

或许,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快乐教学并不一定能顺风顺水,甚至会有很多挫折,肯定还是有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那么就让我们用智慧来处理问题吧,总之,变“踢猫效应”为“抚猫效应”,这虽然称不上理念,但却是每个老师所应追求的境界吧!

在这里,我不防向大家介绍一下自我息怒的四招:

一是努力克制。发怒前采用内部语言提示法,如心中默念“一定要冷静”“不能伤害学生”“发怒就能解决问题吗?”等暗示语。

二是闭口倾听。学生的想法你不赞同,而又不能说服他们时,要闭口倾听,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观点感兴趣。这样不仅压住了自己的“气头”,而且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待风平浪静后再来论理,既可避免双方大伤感情,又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理性三思。发怒前,先估计一下后果,想一下自己的责任,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缓解紧张气氛。

四是避免刺激。尽量避免接触使自己发怒的环境,减少愤怒情绪。这一点类似于好动的孩子,不宜在他写作业的地方放过多影响学习的刺激物如玩具,游戏机等。

五是转移注意。条件允许的话离开使你产生愤怒的场地,听听音乐、散散步,或是参加些体育活动,采用转移环境或注意力的方法平息怒气,待适当的时候,再找学生谈心。

就像一本书里说过:“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的照耀。”及时调整情绪,阳光就会永驻你的心头。删除昨天烦恼,确定今天快乐,设置明天幸福”,让烦恼远离我们而去,让生活充满阳光!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