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现代合成香料

发布时间: 2010-10-20 02:56:18 作者: kind887

 现代合成香料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01968640
条形码:97875019686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现代合成香料》内容根据化学官能团的分类,主要分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缩醛、缩酮、醚类、环醚、酯类、内酯、腈和含硫含氮杂原子化合物。作者根据国外合成香料现状及国内进一步发展香料工业之需,我们编写了《现代合成香料》一书,内容主要采集国外文献及相关专利,共计约240个品种(国内已有的传统产品均不在内),每个品种的叙述以合成方法为主,并有各自的商品名、化学名(中、英)、特性描述、有关文献参考等内容,可供香料专业人员在科研、生产中参考。
作者简介 黄致喜
194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曾在上海鉴臣香料公司工作。1956-1995年在轻工业部香料研究所工作。教授级高工、室主任、所长、硕士生导师。1995年退休后,在上海爱普香料公司任总工程师。
王慧辰
198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硕士(师从著名香料专家黄致喜教授)。曾任轻工业部香料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在上海爱普香料公司,教授级高工,研发二部经理。
编辑推荐 《现代合成香料》内容根据化学官能团的分类,主要分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缩醛、缩酮、醚类、环醚、酯类、内酯、腈和含硫含氮杂原子化合物。《现代合成香料》最后附有香料英文商品名和对应的中文化学名或惯用名,以供参考。
目录
一、烃类
1.格蓬烯C11H18
2.丙烯基伞花烃C13H18
3.金合欢烯C15H24

二、醇类
1.叶醇C6H12O
2.蘑菇醇C8H16O
3.二甲基庚醇C9H20O
4.二甲基苄基原醇C10H14O
5.反一2一反一4一癸二烯醇C10H18O
6.薰衣草醇C10Hl8O
7.别罗勒烯醇C10H18O
8.松油烯一4一醇C10H18O
9.月桂烯醇C10H18O
10.2一叔丁基环己醇C10H18O
11.对叔丁基环己醇C10H18O
12.二氢月桂烯醇C10H18O
13.二氢松油醇C10H18O
14.五月醇C10H18O
15.铃兰醇C11H16O
16.4一羟甲基一2一蒈烯C11H18O
17.莰烯基原醇C11H18O
18.对盖一1一烯甲醇C11H20O
19.清新醇C11H22O
20.二甲基一2一壬醇C11H24O
21.2,2一二甲基一3一(3一甲基苯基)一丙醇C12H18O
22.二甲基苯丁醇C12H18O
23.二羟甲基三环癸烷C12H20O2
24.壤香醇C12H22O
25.五甲基一2-庚醇C12H26O
26.α龙涎醇C13H22O
27.丝蔓醇C18H24O
28.檀香206C14H22O
29.檀香208C14H24O
30.清奇醇C14H26O
31.檀香210C14H26O
32.氢化异甲基紫罗兰醇C14H228O
33.三甲基环十二碳三烯醇C15H24O
34.玉兰醇C15H26O
35.橙花叔醇C15H26O
36.金合欢醇C15Hz6O
37.多檀醇C15H26O
38.檀香222C15H26O
39.鲸柏醇C15H30O
40.香叶基芳樟醇C15H34O

三、醛类
1.顺一3一己烯醛C6H10O
2.顺一4一庚烯醛CaHl2O
3.艾薇醛C9H14O
4.反一2-顺一6一壬二烯醛C9Hl4O
5.女贞醛C9H14O
6.三甲基己烯醛C9H18O
7.3一苯基丁醛C10H12O
8.对-<艹孟>-1-烯一9十醛C10H16O
9.反一4一癸烯醛cloHl8O
10.三甲基庚烯醛C10H18O
11.新洋茉莉醛C11H12O3
12.2一甲基一3-对甲苯丙醛C11H14O
13.橘子醛C11H14O
14.甲酰基三环癸烷C11H16O
15.菊花醛C11H16O
16.β-环高柠檬醛c11H18O
17.芋烯醛C11H18O
18.香柠檬醛C11H18O
19.甲氧基香茅醛C11H22O
20.蒎诺乙醛C12H18O
21.4,8一二甲基一4,9一癸二烯醛C12H20O
22.香叶基乙醛C12H20O
23.香叶基氧乙醛C12H20O2
24.香茅基氧乙醛C12H22O2
25.海风醛C13H18O
26.β-甲基一3一异丙基苯丙醛C13H18O
27.柑青醛C13H20O
28.侧柏醛C13H20O
29.二甲基八氢萘甲醛C13H20O
30.2一香叶基丙醛C13H22O
31.新铃兰醛C13H22O2
32.铃兰醛C14H20O
33.三环铃兰醛C14H20O
34.甲基柑青醛C14H22O
35.松异丁醛(蒎诺异丁醛)C14H22O
36.二氢紫罗兰醛C14H24O
37.香叶基异丁醛C14H24O
38.甜橙醛C15H22O

四、酮类
1.甲基环戊烯酮醇C6H8O2
2.菠萝酮C6H803
3.榛子酮C8H14O
4.茶香酮C9H12O2
5.覆盆子酮C10H12O2
6.蜡菊酮C10H18O
7.异万寿菊酮C10H18O
8.邻叔丁基环己酮C10H18O
9.药草酮C10H18O
10.仲丁基环己酮C10H18O
11.乙酰基蒈烯C12H18O
12.可艾酮C12H22O
13.二甲基三环酮C13H18O
14.旷突厥酮C13H20O
15.争突厥酮C13H20O
16.旷异突厥酮C13H20O
17.异丙基十氢萘酮C13H22O
18.橙花酮C13H22O
19.白玉兰双酮C13H22O
20.4一甲基一2一异己基环己酮C13H24O
21.2一甲基一4一异己基环己酮C13H24O
22.三甲基戊基环戊酮C13H24O
23.乙酰基环十二碳烯C14H20O
24.鼠尾草酮C14H22O
25.龙脑烯叉丁酮C14H22O
26.鸢尾酮C14H22O
27.开司米酮C14H22O
28.凯弗丽斯Cl4H22O2
29.乙酰基环十二烷C14H26O
30.异长叶烷酮C15H20O
31.圆柚酮C15H22O
32.柏木烷酮C15H24O
33.杏子酮C15H224O
34.环十六碳烯酮Cl6H18O
35.龙涎酮C16H26O
36.环十六烯酮C16H28O
37.萨利麝香C17H24O
38.三甲基大环甲基酮C17H26O
39.莫斯德酮C17H28O
……
五、缩醛
六、缩酮
七、醚类
八、环醚
九、酯类
十、内酯
十一、腈
十二、含N含S杂环
合成香料商品名和中文化学名对照表
……
序言 根据国外合成香料现状及国内进一步发展香料工业之需,我们编写了《现代合成香料》一书,内容主要采集国外文献及相关专利,共计约240个品种(国内已有的传统产品均不在内),每个品种的叙述以合成方法为主,并有各自的商品名、化学名(中、英)、特性描述、有关文献参考等内容,可供香料专业人员在科研、生产中参考。
本书内容根据化学官能团的分类,主要分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缩醛、缩酮、醚类、环醚、酯类、内酯、腈和含硫含氮杂原子化合物。
本书最后附有香料英文商品名和对应的中文化学名或惯用名,以供参考。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内容错误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尚祈专家、读者批评指
文摘 插图:


菠萝酮存在于草莓、菠萝等水果中;为白色晶体,m.p.78~80℃(商品一般>75℃)。具有煮熟菠萝和草莓的香气。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香料,常用于菠萝、草莓、覆盆子等香精中。也有少量用于日化香精。也可制成它的衍生物,如它的甲醚,商品名Fraision Methyl Ether(Vioryl)
(CAS No:4077-47-8,FEMA:3664)。
制法:有关它的制法有一系列文献和专利
Re等自3一己炔一2,5一二醇(5.70g)出发,溶于甲醇后在低温下臭氧化后,将反应液在一15~C时同13.1g三苯基磷的乙醚溶液混合,然后加热至室温,继续搅拌过夜,减压蒸去溶剂,将所得黄色残余物中分取13g加入水中,1h后滤出不溶性物并用水处理,水液用2.28g草酸在氩气下回流,冷却后用15%NaOH中和,滤去少量杂质,滤液用乙醚萃取,蒸除溶剂后,于85Y:/1.33Pa时升华,得1.76g成品,呈黄色晶体,m.p.66~76℃,再次在38℃/2.67Pa升华,得白色晶体,m.p.77~79℃。
后记 《现代合成香料》终于要出版了。本书作者之一的黄致喜教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毕业后在工作上,我们合作颇多。多年来,先生既是领导,又是老师,在他的教导下,我获益良多,和先生合作著述,这已是第二次了。然而不曾想到的是,此书竟成了先生的遗作,而我和先生的这次合作也竟然是最后的一次,每念及此,临文哀悼,伤如之何!伤如之何……
我和先生首次合作《萜类香料化学》的情景又从脑海中泛起。11年前,先生七十岁生日,在我贺寿时,他提出想和我合著一本关于萜类香料的书,我一愣,既而一股莫名颤动占据了心头,兴奋初涌而犹豫方袭,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我在香料行业工作多年,倒也不曾想过能有所撰述。先生笑着说:“我多年来对萜类香料颇有研究所得,一直想写出来。你读研时就对萜类香料比较感兴趣,在工作中打了多年交道,所以我想和你合作,一起对此领域提供点经验和数据。”接着就把写作构想和我谈了,建议我在工作中留心积累。我又高兴又紧张,论文写过不少,著书倒还是头一次,而且还是和先生这样极负声誉的专家合著,我真有些担心难以胜任。先生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打消顾虑,放胆一试。此后数年,我们的交流更频繁了,在先生的指导和我们的努力下,各定所司,分工协作。先生治学严谨,对每一项数据每一个实验步骤一丝不苟,在无数次的发现新见、推翻旧论、修改框架、补充完善中,案头的书稿终于一天天地越垒越厚,望着书稿,我何等欣喜啊!
这次编著《现代合成香料》,已是我和先生的第二次合作了。有过上次的实践和经验,我们工作得更加默契了。除了对我负责那部分工作的关心和指点外,先生对自己要求极严,那时正值炎夏,他不辞辛劳,不顾将届80的高龄,经常冒着酷暑赶来单位和图书馆,有时为了一个数据一个实验结果而反复核对求证,这种精神态度着实令我和同事们肃然起敬。2005年初,《现代合成香料》经由先生的审阅,我们终于改定了最后一稿,随后的出版事宜也很快有了头绪。先生的夙愿也即将得偿了!
先生在退休后,仍放不下工作和研究,常常为此奔走。尤其2005年,公司办公室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先生的身影,听到他诙谐的话语。他旺盛的生命年轻的心态,令我们这些后生都常有自愧不如之叹。他那充沛的精力,矍铄的神采,爽朗的笑声,殷切的嘱托,辉映着斜阳的丝丝白发,时时浮现于眼前,追响于耳畔。
真是世事无常啊,就在我和同事们对先生的老骥壮心感佩之余,就在先生新作即将出版的前夕,却惊悉先生溘然长逝的消息,大家无不震悼。
读书人网 >化工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