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5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22054330/9787122054333
条形码:97871220543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聚碳酸酯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耐热和耐寒性、耐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而且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材料。《聚碳酸酯树脂及应用》从其各种优异的性能出发,用12章分别从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分子结构与性能、共聚、共混、表面改性、阻燃、注射成型、挤出成型,以及其注塑件、薄膜、实心板、空心板的应用和回收利用等多方位对其进行了阐明。《聚碳酸酯树脂及应用》是国内最详细介绍聚碳酸酯树脂的专业书籍。
《聚碳酸酯树脂及应用》可供从事聚碳酸酯制品成型加工、市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人员及材料专业的师生使用。
编辑推荐 《聚碳酸酯树脂及应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聚碳酸酯发展概况1
1.2 聚碳酸酯的应用8
1.2.1 电子电气及仪器设备9
1.2.2 建材10
1.2.3 光学介质11
1.2.4 包装13
1.2.5 汽车工业13
1.2.6 透镜14
1.2.7 其他15
1.3 聚碳酸酯的技术开发进展16
参考文献22
第2章 聚碳酸酯合成方法/24
2.1 光气化界面缩聚法24
2.1.1 原料双酚A24
2.1.2 光气44
2.1.3 光气化界面缩聚法47
2.1.4 三光气界面缩聚法62
2.1.5 双光气69
2.2 熔融酯交换缩聚法69
2.2.1 传统的熔融酯交换缩聚法70
2.2.2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86
2.2.3 固相缩聚116
2.3 开环聚合121
2.4 直接缩聚129
参考文献134
第3章 脂肪族聚碳酸酯/138
3.1 脂肪族聚碳酸酯合成方法140
3.1.1 酯交换法140
3.1.2 开环聚合149
3.1.3 二氧化碳不费趸物共聚法153
3.2 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性能及应用159
3.2.1 聚碳酸三亚甲基酯(PTMC)和聚碳酸22捕甲基三亚甲基酯(PDTC)的性能及应用159
3.2.2 二氧化碳不费趸物共聚物的性能及应用162
3.2.3 聚碳酸亚烷基酯的性能和应用167
参考文献171
第4章 聚碳酸酯的分子结构与性能/173
4.1 聚碳酸酯的分子链结构173
4.2 聚碳酸酯的流变性能190
4.3 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196
4.4 聚碳酸酯的热性能201
4.5 聚碳酸酯的电性能206
4.6 聚碳酸酯的光学性能208
4.7 聚碳酸酯的耐介质浸蚀性226
4.8 聚碳酸酯的降解与稳定229
参考文献238
第5章 共聚聚碳酸酯/240
5.1 聚酯碳酸酯240
5.2 三甲基环己烷双酚(TMC双酚)共聚聚碳酸酯244
5.3 双酚芴共聚聚碳酸酯246
5.4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248
5.5 多组分共聚聚碳酸酯250
参考文献251
第6章 共混聚碳酸酯/253
6.1 聚碳酸酯/PBT255
6.2 聚碳酸酯/PET259
6.3 聚碳酸酯/其他聚酯267
6.4 聚碳酸酯/ABS270
6.5 聚碳酸酯/聚乙烯280
6.6 聚碳酸酯/聚丙烯285
6.7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287
6.8 聚碳酸酯/其他聚合物290
6.9 聚碳酸酯/玻璃纤维295
6.1 0聚碳酸酯/纳米材料297
参考文献299
第7章 聚碳酸酯表面改性/304
7.1 紫外线固化丙烯酸有机硅涂层304
7.2 ExatecPlus涂层306
7.3 涂覆新技术开发307
7.3.1 低黏度无底层涂覆307
7.3.2 互穿网络技术307
7.3.3 溶胶材胶法涂覆307
7.3.4 水解成膜法308
7.3.5 表面预处理308
7.3.6 纳米SiO2提高耐刮性和耐磨性308
7.3.7 较低温度固化技术310
7.3.8 羟基丙烯酸酯改性的一次性涂覆技术312
7.3.9 聚硅氧烷清漆涂覆技术316
参考文献321
第8章 阻燃聚碳酸酯/322
8.1 卤素阻燃324
8.2 硅系阻燃328
8.3 有机磺酸盐332
8.4 磷系阻燃333
8.5 其他阻燃剂336
8.6 聚碳酸酯合金的阻燃337
8.6.1 阻燃聚碳酸酯/ABS合金337
8.6.2 阻燃聚碳酸酯/PBT合金345
8.6.3 阻燃聚碳酸酯/PET合金348
参考文献352
第9章 聚碳酸酯注射成型/355
9.1 聚碳酸酯的选择356
9.1.1 聚碳酸酯/ABS合金358
9.1.2 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酯合金360
9.1.3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合金360
9.1.4 聚碳酸酯/聚烯烃合金361
9.1.5 聚碳酸酯/聚酰胺合金362
9.1.6 增强聚碳酸酯363
9.1.7 其他特殊品种的聚碳酸酯364
9.2 聚碳酸酯注塑件的设计要点365
9.2.1 聚碳酸酯注塑件设计的一般原则365
9.2.2 壁厚366
9.2.3 加强筋367
9.2.4 圆弧半径369
9.2.5 凸台369
9.2.6 嵌件和螺纹371
9.2.7 收缩率和精度372
9.2.8 脱模斜度373
9.3 聚碳酸酯注塑件模具设计规范374
9.3.1 流道374
9.3.2 注料口(浇口)375
9.3.3 阴模、阳模工作尺寸误差和塑件公差的关系376
9.3.4 顶出机构377
9.3.5 温控系统377
9.3.6 排气377
9.3.7 制品精度与模具精度对照379
9.3.8 典型设计379
9.4 注塑设备的选择385
9.4.1 一般原则385
9.4.2 精密注塑机387
9.4.3 光盘注塑机388
9.5 原料的干燥391
9.6 注塑工艺395
9.6.1 注射温度395
9.6.2 注射压力396
9.6.3 背压和螺杆转速396
9.6.4 注射时间396
9.6.5 保压时间和保压压力397
9.6.6 模具温度397
9.6.7 注塑制品的后处理398
9.6.8 清理机器398
9.6.9 聚碳酸酯注塑制品常见缺陷及对策398
参考文献402
第10章 聚碳酸酯挤出成型/404
10.1 概述404
10.2 聚碳酸酯板材(实心板材和空心板材)的制造408
10.2.1 简介408
10.2.2 国产挤出聚碳酸酯板材生产线配置实例410
10.2.3 意大利挤出聚碳酸酯空心板材生产线配置介绍414
10.2.4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基本生产工艺流程419
10.2.5 聚碳酸酯板材的原料434
10.2.6 共挤出机的能力和开车程序437
10.3 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440
10.3.1 简介440
10.3.2 挤出流延生产聚碳酸酯薄膜442
10.3.3 国产流延膜生产线的组成444
10.3.4 双向拉伸聚碳酸酯薄膜447
参考文献448
第11章 聚碳酸酯实心板与空心板应用技术/449
11.1 聚碳酸酯实心板的性能449
11.1.1 聚碳酸酯实心板的力学性能449
11.1.2 聚碳酸酯实心板的热性能457
11.1.3 聚碳酸酯实心板的光学性质459
11.1.4 聚碳酸酯实心板的隔声性能464
11.2 聚碳酸酯实心板的热成型技术466
11.2.1 聚碳酸酯实心板热成型466
11.2.2 真空成型模具480
11.2.3 热成型制品的后处理481
11.2.4 热成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解决对策482
11.3 聚碳酸酯板材的机械加工和应用技术483
11.3.1 锯割485
11.3.2 钻孔487
11.3.3 铣削489
11.3.4 冷成型490
11.3.5 使用溶剂型胶黏剂的连接491
11.3.6 使用黏胶带的连接493
11.3.7 焊接493
11.3.8 机械紧固装置494
11.3.9 聚碳酸酯板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498
11.3.10 聚碳酸酯板材在使用中出现裂纹甚至开裂的原因502
11.4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的应用技术504
11.4.1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冲击性能504
11.4.2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光学性能507
11.4.3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日光热的获得507
11.4.4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耐候性508
11.4.5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防火性能510
11.4.6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隔声性能510
11.4.7 聚碳酸酯空心板材热性能511
11.4.8 聚碳酸酯多层空心板材的安装513
11.4.9 空心板材厚度的选择517
参考文献523
第12章 聚碳酸酯回收利用/524
12.1 直接回收524
12.2 链增长回收法531
12.3 降解回收533
12.3.1 碳酸钠催化降解533
12.3.2 强碱降解534
12.3.3 碱催化酚解534
12.3.4 超临界降解536
参考文献540
……
序言 聚碳酸酯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其大分子链中柔软的碳酸酯键与较具刚性的亚芳烷基交替结合,赋予其超强的冲击强度、透明性、耐高低温性、电绝缘性和尺寸稳定性等。其应用广泛涉及工业、农业、建筑、电子信息产业、医疗、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并已悄然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
中国对聚碳酸酯的需求量,自1990年起呈典型的抛物线形态增长。2005年中国聚碳酸酯的消费量竟然超过60万吨。2002年以来中国用聚碳酸酯作基材的光盘市场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本书系统、全面地描述了聚碳酸酯的发展、合成技术、结构与性能、共聚、共混、表面改性、阻燃、注塑、挤出、板材成型加工、回收和应用。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又注重实际,颇多的具体实例有助于读者对聚碳酸酯及其合金的深入了解。希望本书能对聚碳酸酯新产品开发、生产、科学研究、应用和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本书由天津大学金祖铨教授编写第2、4、5、8章及对第1~8章、第12章进行整理,天津广平科技有限公司金旭强编写第1、7章,天津大学周嘉芳编写第3章,天大天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宇强编写第6、12章,北京塑科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吴念编写第9~11章。
本书的编写,与化学工业出版社龚浏澄编审和河北工业大学吴培熙教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并得到孙大康高级工程师的帮助,特此致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金祖铨吴念!
2009年4月
文摘 插图: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主链含碳酸酯键的聚合物。聚碳酸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芳香族聚碳酸酯,主要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另一类为脂肪族聚碳酸酯。这两类聚碳酸酯,在合成方法、性能和应用上差别极大。人们常说的聚碳酸酯,系芳香族聚碳酸酯,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其特点是,兼具透明性、优良的冲击强度、耐热性、耐寒性、尺寸稳定性和电绝缘性等。从而,在工业、农业、高科技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其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品种、质量及产量,在全世界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出现令人瞩目的迅猛和持续发展。这种热塑性工程塑料,已进入每个人的视野。这几年,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阳光板、光盘及饮水机用水瓶,已为人们所熟悉。这种聚碳酸酯,受到各行各业,乃至普通百姓的关注。
脂肪族聚碳酸酯,无论在产量还是应用领域上,都在聚碳酸酯中仅占极小的份额,但这类聚碳酸酯,有其独特的性能和特殊的应用领域。本书以单独一章来描述脂肪族聚碳酸酯,而其余各章中所述聚碳酸酯,除特殊说明外,均指芳香族聚碳酸酯。